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國企重拳反腐,蛀蟲屢屢浮現。5月1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遼寧省阜新市委常委、阜新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福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既打“老虎”也拍“蒼蠅”,揪出了一大批國企蛀蟲。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至今,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紀律審查欄目至少公布了115名國企高管涉嫌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的信息。
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我們在欣喜於一個個貪贓自肥的國企蛀蟲被揪出的同時,也應將目光放在國企腐敗緣何易發多發上,透析哪些領域、哪些環節最易滋生腐敗,需要加強治理。
石油、電力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型企業最易滋生碩鼠
4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一案,在湖北省漢江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受審。曾為中石油“掌門人”的蔣潔敏,是十八大後首名“落馬”的中央委員。
國有企業滋生碩鼠甚至是“老虎”,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蔣潔敏、王帥廷、宋林、孫兆學、徐建一、廖永遠、王天普,十八大以來,僅“老虎級”國企高管便有7人“落馬”,映射出國企腐敗的嚴重性。那麼,哪些國企最易滋生碩鼠,是腐敗的重災區?透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去年至今公布的115個“落馬”國企高管,可窺探一二。
從類型上看,115名“落馬”國企高管所在企業大致可分為以下領域,其涉案人數分布如下:能源領域24人,占20.9%;機械與製造領域14人,約占12.2%;建設投資領域13人,約占11.3%;電信領域11人,約占9.6%;交通運輸領域6人,約占5.2%;金融領域4人,約占3.5%;傳媒、冶金、出版、煙酒等其它十多個領域43人,約占37.3%。
這一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能源、建設投資、機械與製造、電信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型企業是國企腐敗高發區。其中, 石油、電力等能源企業尤易滋生碩鼠。24名能源企業“落馬”高管中,有8人在電力企業、7人在石油天然氣企業、7人在煤炭企業、2人在其他能源企業。
“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教授賀夏蓉認為,能源、建設投資、電信等企業關係國計民生,不僅資本雄厚,還居行業壟斷地位,掌握著稀缺市場資源,因而容易成為權力尋租和以權謀私的重災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專家表示,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哪裡問題集中就向哪裡發力。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型企業腐敗易發多發,反腐的重拳就應落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