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正在中國南海海域航行。 |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美國瀕海戰鬥艦駛近中國島礁南威島一事引起中方外交部及媒體的廣泛抨擊。此事已經成為美中摩擦的新導火索,而且摩擦有升級的可能,美國國防部官員放風說,五角大樓正在考慮各種選擇,包括將驅逐艦或其他軍艦駛入中國南海人造島嶼12海裡內,同時派出P-3和P-8監視飛機。
美國《僑報》5月15日載文《南海摩擦,中國何妨以退為進》,文章說,《華爾街日報》稱,五角大樓的算計可能是通過軍事計劃和任何可能的部署行為促使中國在島礁建設上做出讓步。但是同樣可能發生的是,北京在這一問題上“雙倍下注”,擴大建設活動無視美國的強勢,甚至進一步擴大在該地區的聲索。
事關主權,中方做出強烈反應實屬正常,只不過在美中軍事力量南海碰撞愈發頻繁的背景下,宏觀的戰略性思維才能帶來更多的智慧之選。
說起美中軍力在南海的碰撞或對抗,人們總會想起2001年的撞機事件以及2009年的撞船事件。而在這兩起事件之間的9年裡,中美在南海幾乎未擦出大的火花。而在2009年發生撞船事件及美“無暇號”監測船遭中國艦艇驅趕事件之後,美中在南海的“親密接觸”更加頻繁。2013、2014、2015年均有事端,此次南威島一事已是2015年的第二次。
為何最近幾年中美南海對抗加劇?當然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原因之一,但美國這一戰略并非其存在的從無到有,只是一種加強,而在過去數年內美中卻一直維持著南海的平靜。與此同時,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在南海大力擴建島礁、與越南和菲律賓海上衝突愈發頻繁的事實則凸顯出中方在南海的進取之心,其存在呈現出範圍、規模、力度上的加強。
對於主權範圍內,事關國家重大利益的南海領域,中國當然需要加強存在,但卻應當盡量將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限定在最小。
這就要把握好行動時機與戰略方向。從時機角度上看,中國經濟如今不盡如人意,美國經濟反倒已經幾乎完全恢複。而在工業科技產業鏈條上,中國的位置也大有被西方國家甩開的趨勢,大批屬於工業4.0範疇的先進科技萌芽在西方廣泛出現,中國卻尚未完全起步。中國近30年的發展帶來相當大的資金優勢,但富起來不意味著變強,從經濟和科技文化到軍事和外交,中國相對於美國為首的西方仍然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