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家科研 香港中大奪八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8 10:49:42


 
  一眾獲獎中大學者與嘉賓及同事合照。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李剛教授 ─“血管神經化組織工程骨構建及其成骨相關機制研究”

  骨缺損是骨骼間出現較大的間隙,由創傷、感染、腫瘤切除或先天性疾病等因素形成。利用組織工程骨的修復方法可取代傳統的自體或異體骨移植,大大減少出現併發症或排斥反應的機會。然而,應用大塊組織工程骨修復大段骨缺損時,其核心部位往往因缺血而壞死。李剛教授與第四軍醫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攜手合作,成功構建血管化組織工程骨,可促進靈長類動物的骨質生長。研究團隊亦首次證實植入血管和感覺神經能促進骨質生長和神經接合。有關研究成果為構建組織工程骨制訂標準流程,並為臨床實驗和應用奠定了全面的基礎。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藍輝耀教授和研究助理教授鍾志剛教授─“TGF-beta/Smad信號調控腎臟纖維化的機制及靶向治療作用”

  腎硬化或纖維化可引致器官惡化,是末期慢性腎病的常見病變。中大研究團隊發現TGF-beta/Smad信號蛋白是腎臟纖維化的關鍵因素,深入研究和闡明了纖維化機制、各信號蛋白的特性及其對腎臟炎症和纖維化的作用,並致力將研究成果帶到臨床應用,包括建立超聲微泡-Smad7基因治療法、開發以Smad3-microRNA為導向的靶向抗纖維化治療等。此外,研究更發現中藥常見的柚皮素和積雪草酸能對抗TGF-beta/Smad信號引起的腎臟纖維化,為中國傳統醫藥提供科學依據。
 
  •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教授和兩位副研究員陳旻博士與胡明遠博士 ─“面向地理實驗的虛擬地理環境理論與方法研究”

  在地理學研究中,地理實驗一直是解決地理問題的最佳方法之一,對推動地理學發展至關重要。由林琿教授領導,中大與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裝甲兵工程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所有研究員都曾是林琿教授的學生或中大團隊成員)原創性地提出構建與現實世界對應的虛擬地理環境(VGEs),集成了地理數據、地理過程模型、地理協同分析與虛擬環境模擬技術,發展出“虛實結合”的地理實驗方法,用以開展多維、多尺度的地理實驗及模擬,提升實驗地理學的功效。該項研究獲“GIS之父”Roger Tomlinson博士譽為“極大推動了地理信息科學的發展”,國家自然基金委亦將“虛擬地理環境與增強現實”列為資助方向之一。
 
  •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 ─“肺癌研究的個體化治療”

  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大部分病人在癌症後期才被發現患病,故生存期一般甚短。近十年來醫學界發展基於病人基因的個體化治療,大大改善治療效果。莫樹錦教授領導的多個國際研究,進一步確立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其IPASS研究更是首次證實分子標靶療法(Gefitinib)對上皮因子受體(EGFR)變異病人的治療效果比傳統化療更佳,被視為肺癌治療的劃時代研究。有關論文自2009年在《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後,被引用超過2,000次。莫教授去年在同一期刊刊登的另一項研究,確認了抗癌藥crizotinib在ALK陽性肺癌病人第一線治療上的角色。這些重要發現讓所有肺癌病人按測試EGFR及ALK變異情況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