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助推台灣經濟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1 14:21:39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作者 谷凱寧 邱楓)3月18日,海旅會與台旅會同時宣布海口、呼和浩特等11個城市第五批赴台個人游城市將於4月15日正式開放。自2011年6月試點啟動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以來,迄今開放了五批共47個城市。追溯至2008年6月,兩岸就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正式達成協議,標誌著兩岸雙向旅遊交流合作真正實現了正常化。相較於2008年前,近七年來兩岸旅遊交流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大陸居民赴台游發展迅猛,赴台旅遊規模從2008年的5.5萬人次攀升至2014年的322萬人次,這對帶動台灣外匯創收、增加島內就業、提振台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2008年前台灣旅遊業發展相對緩慢,基本屬於遊客產出地區,旅遊收益逆差較大,大陸遊客占台灣旅遊市場的比重較小

  (一)2008年前台灣總體上出境遊客多於入境遊客,造成旅遊外匯逆差較大。2008年台灣入境遊客主要來自日本、東南亞及港澳等國家及地區(見圖一),整體入境游人數規模增加有限。而台灣的出境游規模增長則相對較快,自1979年開放出境游以來,台灣出境游由48.5萬人次上升至2007年的896.4萬人次,增長了近18倍,造成台灣每年旅遊外匯逆差約為23億美元。台灣入境旅遊量也落後於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如2008年前其入境遊客接待量約占全球出境遊客人數的0.33%,旅遊收入僅占全球旅遊收入的2.5%。台灣旅遊業產出占其GDP比重不到5%,和香港、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大陸觀光業占GDP的10%至16%相比,仍處於低水準開發狀態。

  (二)2008年前大陸居民赴台即使加上交流與探親人數,每年人次也相對有限。1987年台當局開放台胞返鄉探親,兩岸人員往來日益增加,但李登輝、陳水扁堅持“台獨”思維,阻礙兩岸全面開放旅遊協商進程,使長期以來兩岸人員只能採取單向、間接方式往來。從2002年到2007年,大陸居民赴台人數總計不到27萬人次,占台灣旅遊市場的比重不到4%。這時期兩岸交流雖處於不對等、不均衡狀態,但大陸遊客赴台的經濟效應已初步顯現。2002年台灣開放第三類大陸居民(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工作、學習、定居的大陸居民)入台旅遊後,陸客赴台人數從2003年的0.22萬人增長到2004年的1.28萬人,增長率達481.8%。其後於2005年開放第二類大陸居民(出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大陸赴台遊客2006年第一季度就達1.8萬人,同比增長近4倍。當年“五一”長假,通過第三地赴台的大陸遊客達5600多人,給台灣帶來了3億多元新台幣(下同)的經濟效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