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醫生自殺不只是因為醫療糾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5 10:18:55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這些天,四川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周曉輝在家中自殺一事在醫療界持續發酵。許多醫生都為這位謙和且敬業的醫生感到惋惜,為他的遭遇憤憤不平。

  現在,有許多論述將之與一起醫療糾紛關聯了起來——他好心地為一位條件極差的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卻因為術後一些難以避免的並發症受到家屬長期的指責。這被許多同行認為是周醫生遭遇的最大的不公,這個判斷是否真實,現在已經很難斷定是非。在筆者看來,壓垮周醫生的,絕非這一件事。

  報道的一個細節告訴我們,周醫生的手機從來不曾關過,因為他要隨時待命去為患者或者下一級的醫生提供醫療服務。這種狀態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這種沒有張弛的緊張狀態,很容易在某個特定的狀態,壓垮一個人的神經。

  此外,周醫生的愛人長期患病,需要他長期照顧,上面還有90多歲的母親,家庭的壓力顯然大於許多常人。而他的膝下又沒有孩子能夠調節家庭氣氛,這很可能讓他在繁忙的工作之後,在遭受困難的時候,比許多人少了一個改善情緒的支點。

  做醫生難,做一名好醫生更難。儘管相關部門一再強調不能以經濟效益考核醫院,但多數醫院都無法脫離經濟效益的指揮棒,以至於鐘南山院士感慨中國的大醫院都在比自己的經濟收入,卻不大關心救治了多少重病人。這樣的環境,對於那些希望靜下心當醫生的人,常常陷入兩難的選擇之中。不被患者理解,不被社會理解,為某些道德喪失的醫生背負種種惡名,這些也是當今醫療環境中,醫生必須面對的煩惱。在周醫生身上恐怕一個都不能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好心換來的醫患糾紛,當然會累加出許多致命的傷害。

  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多關心醫生的境遇,給醫生減壓,讓醫生享受到治病救人的職業成就,這才是社會之福。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