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點名的思政課怎麼上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高校思政課的改革,目前全國範圍內的高校都在進行。學生上思政課“來了也可以不聽”的情況,早就不是什麼不能說的秘密了。有的學校如清華大學推出“一對一”師生交流模式,有的學校如大連理工大學推出“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的教學模式,還有的學校如南京師範大學採取“網絡授課、課堂互動”的O2O時髦手段上課。
“背書、背答案、背論述、背要點。”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高國希說,上大學前,學生對思政課的印象就是一個字“背”。但在復旦大學,所有思政課的考試,如今都是“開卷”,並且老師上課不點名。
在江蘇某所正改革思政課的211高校的一位老師看來,這有些太過“寬鬆”了,“如果連課都不來上,隨便寫篇論文,我是絕對不讓(考試)過的。”
陳琳上課,從不點名。這個講起課來總是忍不住帶個“呢”字結尾的漂亮女教師,走上講台後,不愛掏課本。
實際上,要聽懂她的毛概課,除了課本,你還得通讀各學科書籍,有時甚至還必須要翻翻外文原著。誰也不會想到,一門毛概課,她竟會與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的資本論》聯繫到一起。
3月20日晚上6點半,她的毛概課準時開講,無人缺席。醫學院大一新生楊正圓搶到了第二排的好位置,他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句話:“用社科的思維去做自然科學的研究。”他告訴記者,陳琳的毛概課實際是在教會學生做學術的方法。
陳琳找出一則媒體對特高壓電網的報道,告訴台下的學生,“如果哪個學自然科學的學生,可以通過解答特高壓的技術難點來回答壟斷程度和效益之間的關係,繼而設計合理分配制度的話,我一定在權限內給一個A+。”
從第一節課開始,陳琳就告訴學生,這門毛概課是想讓大學生嘗試回答“通過怎樣的制度和文化建設,讓當代中國社會更可愛”這一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