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及啟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2 10:04:24


 
  “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和影響

   從《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夏帝芒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就“東狩於海,獲大魚”,到秦皇漢武多次派人或軍隊探索海洋和拓展海外,表明“東方海上絲路”的形成在時間上可能要早於陸上“絲綢之路”很多年。“海上絲路”首先是古代中外進行商貿往來和軍事戰備的通道。通過“海上絲路”,中國向韓、日、南洋和西亞等地運送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進入中國的主要有栗子、香料、玉米、番薯、洋葱、藥物、奇禽異獸等。日韓向中國學習制銅、制陶技術;中國從印度學習熬糖(蔗糖)法;印度從中國學習造紙術;中國的火藥、指南針、絲織等技術又傳入大食。

   “海上絲路”還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字藝術、宗教信仰、禮儀服飾等向韓日的傳播,主要就是通過“東方海上絲路”實現的。而高麗樂、天竺樂也是通過“海上絲路”進入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的貢獻更是通過“陸海絲路”得到廣泛傳播。同樣,西方文化特別是宗教也是通過“海陸絲路”影響著中國的。隋唐時期,日本通過“東方海上絲路”向唐正式派出19次每次約400人的遣唐使團來華學習、交流;新羅國與唐朝的關係更為密切,據統計,新羅國以各種名義向唐派出使節126次,唐向新羅國派使節34次。明代鄭和從西洋返回時,許多國家都派使者甚至皇帝本人,乘鄭和寶船並帶來特產珍奇,返程時又帶回更多的“禮物”。他們與我國保持了長期友好聯繫和貿易往來。

  “海上絲綢之路”對當代的啟示

   “海上絲路”的悠久歷史和蘊含的共同價值觀,是全世界建設21世紀繁榮社會、海洋強國的基礎和指南。從古至今,無論是東西方之間還是中國和亞太各臨海國家之間,其社會發展進程、經濟文化形式、社會風俗意識形態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在“海上絲路”歷史形成的共同文化價值基礎上,去尋找因古“絲綢之路”而交往、融合、合作和共贏的機會和條件。

  古代中國作為“海上絲路”的東方起始點,從東亞開始連接起亞非歐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與陸上“絲綢之路”一起組成世界上最長、也是最具開發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和海上運輸通道。特別是“海上絲路”連接起來的亞太地區,更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當今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同時,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提出“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基礎上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獲得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這需要沿線各國進行智慧對話與合作。“一帶一路”重點戰略的提出就是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角度,為我國與周邊國家處理雙邊關係提出一個合作與對話的新框架,也是給亞非歐等國提供一個和平對等條件下加強交流與理解的新視角。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朱艶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