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見天日 一墓主來自朝鮮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7 10:24:07


考古人員對一處古墓進行繪圖。
 
  1 東漢

  “磚椁墓”顯現民族交流融合

  東漢墓葬距今約兩千年,是這批墓葬中年代最久遠、布局最簡單的墓葬。

  7座東漢墓均為平民墓,出土有陶器和銅錢等隨葬品,該墓葬最大的特點是“磚棺”,全部為小型磚室墓,用磚做成棺的樣子,因此又稱為“磚椁墓”。

  這些墓葬均為梯形,南側寬且高,北側窄且低,和現如今的葬具相似,考古專家認為這種形制的“棺”是具有“胡人”的喪葬文化因素。這是本地區歷史上這一時期民族間彼此交流、融合、學習的結果。這與歷史上北京地區長期處於漢、胡雜居的社會現實分不開的。

  2 北朝

  銘文磚記錄朝鮮移民“入京”

  之前北京地區發現過有明確紀年的北朝墓僅有一例,本次發掘的1座紀年北朝墓具有重要意義,為北京地區北朝墓的形制特點樹立了標尺。

  另外,在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塊刻有銘文的磚,記載了墓主人叫韓顯度,祖籍是樂浪郡朝鮮縣,下葬於元象二年(539年)。而墓主人的祖籍耐人尋味。樂浪郡是西漢漢武帝於公元前108年平定衛氏朝鮮後,在今朝鮮半島設置的四郡之一,位於今朝鮮平壤市區。但隨著中原王朝實力的削弱,到公元313年,樂浪郡又被高句麗奪了回去。

  據史料記載,在北魏統一北方的進程中,曾有“遷朝鮮民於肥如(今河北省秦皇島市),複置朝鮮縣(今河北省盧龍縣)”的記載,“肥如”和“朝鮮縣”均距北京較近。

  歷史學者表示,古代官方強制的人口遷徙經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向貧困及邊防地區移動,促進地區開發;二是出於政治原因,打擊牽制被遷徙者。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本次遷徙更可能是出於政治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