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聽說,最近有些地方要彩禮錢,其中一項叫“一動不動”。所謂“一動”,車也;所謂“不動”,房也。車子,村裡不缺了;房子,卻成了問題。
我算幸運,還有個村子可以回,能找到從小住的房子,有的人已經沒了村子。
才離家不到5公里,路邊的風景忽然不太熟悉。我記憶中,這裡應該有個村子,一個高中同學就住附近。可是眼前,挖掘機轟鳴,一個結構很複雜的大棚已經建好,原來的村子外立著一塊碑,上書“××農莊”字樣。農莊附近,六七棟新樓已經蓋完,但還沒有人住。家裡人告訴我,這就是拆遷後農民們的新房子。
村裡人知道我在外面做記者,坐到一起時,聊到了新農村建設。
他們問,現在的政策是要把我們都趕到樓上去嗎,那我們就沒個院子了,幹活的家什放哪呢,柴火放哪呢,豬狗雞放哪養呢?他們說,沒個院子不自在啊,咱不像城裡人,從小住樓。
有人歡喜有人愁。附近鎮上,已經有幾個村子整體搬遷了,那些或好或壞的傳言,早已經過鄉下人特有的傳遞渠道,到了村裡人耳中。據說,這種整體搬遷的方式太粗野,而且不易平衡利益,政府正在重新考慮,擔心會製造出新的社會矛盾。不爭的事實是,兩年前傳說周圍所有村子馬上就要拆遷,如今整個鎮上都沒了動靜。
過年挨家挨戶拜年,種姜大戶家裡裝修得煥然一新,有的據說光裝修就花了六七萬元。從前家門口是牛棚的大伯家,如今修了個車庫,刷了雪白的車庫門。
出門遇見一個本家叔,衝我抱怨,老早就想蓋房子,現在也不敢蓋了。怕的是,蓋完沒一兩年,如果忽然拆村子,十幾萬的蓋房款就打了水漂。村裡這兩年裝修的多,新房子確實少見了。
跟我同齡的小夥伴,很多已經在附近城市安家。這幾年,村裡掙錢多,不少人給孩子在安丘或者濰坊買了房子,不管自己願不願意上樓,孩子反正是要上樓的。
我當然打心眼裡希望村子不會拆遷。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如今推開門,的確還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雖然,山頭見低,河流在幹涸,快速發展的副作用,投射到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村子。但那鄉愁,一定不會在拆掉的村子裡找得到。
家鄉沒有霧霾,晚上到院子裡,抬頭星光璀璨,小學課本上講過的“獵戶座”“北斗星”清晰可見。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我想,面對鄉愁與那必將來臨的城鎮化,也要平衡好這理想與現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