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無條件投降”幕後真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4 16:09:42


 
  戰後日本進步史學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戰爭責任》一書中曾這樣概括說:“日本投降實際上是以天皇為首的上層在人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同美國進行的一場交易。” 

  天皇《詔書》顛倒黑白 

  日本天皇“八一五”《詔書》的性質究竟是什麼?這是一個應引起重視、有必要弄清楚的問題。國內對該詔書的叫法不盡相同,如“停戰”“終戰”“投降”,但是幾種叫法都一樣地把詔書的內容性質概括為“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這種概括很不準確,模糊了《詔書》內容的實質,還麻痺著國人對日本法西斯侵略哲學的警覺。《詔書》的實質是:護皇應變、頌揚侵略、謀圖軍國之再起。 

  這篇《詔書》不說“投降”,連“戰敗”也不說,只說採取非常措施“收拾時局”。《詔書》“死不認輸”的邏輯是:之所以現在投降,並非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戰敗,而是因為預見到“如仍繼續交戰,不僅終將招致我民族之滅亡,且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按此解釋,天皇是為了挽救人類之文明而接受《波茨坦公告》,並未公開承認戰敗。 

  《詔書》繼續頑固地仇視和輕蔑中國,根本不承認“九一八”事變以來的14年中日戰爭,也不承認“七七”事變以來的8年中日戰爭,只承認“向美英兩國宣戰”,且“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所謂“收拾時局”,就是收拾向美英兩國宣戰以來的4年戰爭的時局。自佔領南京以後,日本就宣佈不再將中國國民政府作為對手,扶持汪偽政權登台,又把南京汪偽傀儡政府稱為“中國政府”,而把中國抗日軍隊稱為“重慶軍”“蔣系軍”“延安軍”“中共軍”。 

  裕仁這篇講話只是向自己國民的解釋,中心是諱言投降、頌揚侵略、輕蔑中國、大念忍經。按日本官方當時及後來的宣傳,天皇接受盟國條件是使國家免受破壞的“最大聖恩”,國民須萬分感激才對,對發動戰爭的責任則避而不談。後來右翼勢力一直鼓吹為侵略翻案,正是堅持這篇詔書的精神。 

  戰後幾十年間,日本官方認可的史書不提8月14日致盟國的同意投降電,也盡量迴避9月2日簽降書,卻竭力提高“八一五”《詔書》及“玉音廣播”的地位,把“二戰”終結的功勞放到裕仁頭上,這真是顛倒歷史黑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