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地方兩會透露發展新信號 反腐受關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1 08:41:15


 
  一些專家也建議,可考慮增加與新生經濟發展考核有關的經濟創新或新常態指標,比如,R&D占GDP比重、海外直接投資(ODI)、創新驅動指標(R&D)和人類發展指數(HDI)等。

  但專家指出,新的指標或考核方式,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甚至忽略GDP。

  “GDP是宏觀經濟最核心、最基礎的指標,沒有增長的結構調整恐怕是徒勞的。”劉元春說。

  新常態下,塑造新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詳細闡述的“新常態”,成為今年地方兩會熱詞,適應新常態、找尋新動力看點頗多。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可見,地方發展的新動力既是落實頂層設計的國家戰略,也緊緊依靠自己的資源禀賦、區位優勢和地方創新。

  31個省份都表示將積極參與或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甘肅將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構建交通物流網絡;新疆將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福建擬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陝西將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廣東將探索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城市聯盟。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帶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也是地方發展欲乘的“東風”。

  在上海、天津、福建等獲准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省市,自貿區建設都是政府工作重點。而且,遼寧、陝西分別表示,將申報大連自由貿易園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

  在產業層面,創新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是各地發展新經濟的重點。北京要推動設立中關村民營銀行,支持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發展;上海將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廣東提出建設一批重大研發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依托“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建設國家大數據研究中心。

  各地對經濟發展新動力的謀劃,往往具鮮明的本地特色。浙江提出要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福建、廣東重視海洋經濟,山西擬推動低碳創新、煤炭革命,山東、河南等傳統文化深厚的省份提出發展文化經濟。

  中國新生經濟研究院院長郭夏認為,這些主動適應新常態的努力表明,各地更重視通過創新驅動、大眾創業,在逐步進入用創新改變傳統經濟的新常態,許多地方著眼於自己的特色制定規劃,這符合新興經濟差異化的規律。

  關鍵之年,深改加快“落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年,也是關鍵之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資國企改革、預算管理改革、金融改革創新……各地兩會競相亮出今年的改革清單。

  以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已成共識。“要用改革為一切創新開路、清障、除弊。”遼寧省省長李希的表態,很有代表性。

  國企改革是今年各省區市改革的重點領域,“重組上市”、“混合所有制”、“整體上市”、“國有資本運營平台”等成為關鍵詞。上海市國資委主任徐逸波說,2014年推動了上海國盛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兩大流動平台的戰略轉型,2015年將把部分國企股權劃給兩大平台,啟動國資流動平台的實質性運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