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克強:我們應該帶著感情為農民工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4 09:25:56


 
  “我當時聽著很奇怪,為什麼叫農業工業?但看了一圈後我明白了:他們真的是用工業的思路在發展農業。”李克強回憶起當年的驚訝,“當地一個地區的食品研究所,居然分門別類研究中國的陽春面、手擀面、叉燒包等不同食品對面粉的要求,並把這些信息反饋給農民和種子商,讓他們準確把握市場需求。”

  “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這麼眾口難調的口味,8大菜系,完全有條件改變傳統農業思路,用消費導向來發展農業生產,真正把農業做成一個大‘產業’。”

  從知青時代的“挨餓”經歷,到青年時代的“三農”鑽研,李克強痛感造成農村貧困、農民貧窮和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也痛感農村長期被排斥在工業化進程之外。在履任河南時,他致力於改變傳統的“就農業論農業”的思路。

  由他親自主導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於這種的指導思想,李克強直接提出“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因為賣糧收益低,他主張就地深加工,打造出一系列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把河南這個“糧倉”變成了收益更高的“廚房”。

  這套組合拳,被河南人贊譽為“小麥經濟”。有媒體評論,他給農耕意識根深蒂固的河南帶來一股“工業”新風,為農業第一大省的河南,種下了“工業”種子和“城市”意識。

  對於農村改革,我們的態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2007年,進入國務院工作後,李克強的“三農”情結不減反增。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堡村,到東北邊陲的黑龍江撫遠縣紅旗村;從地處西南的南寧談良村,到川北震區的宣漢縣紫雲村,李克強與農民同坐炕頭、院內,傾聽“呼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