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形勢下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0 00:07:14


 
  (三)和平發展路線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反對“台獨”勢力與加快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道路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是在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嚴峻考驗以及實現歷史性轉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

  2004年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獲得連任後,島內“台獨”活動更加猖獗,台海形勢日益嚴峻。在此情況下,大陸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加大力度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包括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大力揭批“台獨”勢力是“最大障礙和現實威脅”等。另一方面,更重視通過營造和平穩定氛圍遏制“台獨”的政策運用,逐漸確立了以“和平發展”為核心的對台工作指導思想與政策主張。2005年4月胡錦濤會見國民黨主席連戰時,首次提出了“構建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新概念。2006年4月胡錦濤進一步提出“和平發展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的重要論述。而事實也證明,和平發展不僅沒有給“台獨”勢力造成喘息之機,反而更有效地形成了遏制“台獨”的和平大勢,強化了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和平發展路線是反對和遏制“台獨”勢力及其活動的有力武器。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所取得的一系列豐碩成果甚至遠遠超過之前數十年發展的總和。包括: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雙向性、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初步建立。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一日生活圈”逐漸形成。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商談並相繼簽署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內的21項協議、3項共識及2項共同意見,加快了兩岸經濟關係的制度化、規範化、一體化進程。兩岸交流“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基本形成。這再次證明和平發展路線不僅對反對和遏制“台獨”勢力有顯著效果,而且有利於夯實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了更好條件,未來也完全有能力應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複雜形勢。

  (四)“九合一”選舉結果不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的否定

  雖然選前各方都不看好國民黨,但選舉結果還是大大超出各方預期。國民黨慘敗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根本原因是馬英九當局的施政和國民黨的作為與島內社情民意嚴重脫節,馬當局的諸多改革措施“過於理想化、不切實際”,致使民眾尤其是青年世代的利益嚴重受損,島內社會彌漫著日益濃厚的“教訓馬英九”、“懲罰國民黨”的情緒,此次選舉也成為島內民眾“票投民進黨、懲罰國民黨”的出氣口。

  值得注意的是,選舉結果並不意味島內民眾不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不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否定公投”。此次“九合一”選舉仍屬於地方選舉,選民更關心候選人的形象、地方經營狀況等,選舉不涉及兩岸路線政策的選擇,兩岸關係也沒有成為選舉中全台性的熱點議題。台灣指標民調選後調查顯示,島內民眾支持兩岸互設辦事處和通過服貿協議的比例分別達到52.7%和43.4%,反映出島內主流民意仍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從選後國、民兩黨高層表態看,藍綠仍將兩岸關係視為“加分項”。馬英九在請辭黨主席時強調,“堅信‘國家’總路線沒有輸,朝向自由開放的改革路線沒有輸”。而朱立倫在參選黨主席聲明中也承認,“經濟與兩岸本是國民黨的優勢”、“兩岸交流和平互利本是民眾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民進黨也在選後明確區隔此次選舉與兩岸關係。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明確稱,“這不是針對兩岸政策進行公投的選舉,選舉結果不應解讀為中國大陸的失敗或國民黨兩岸政策失敗,民進黨不會作這樣的結論”。

  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考

  認清當前及未來幾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處階段以及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的地位,對於統籌規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十分重要。筆者認為,未來在初級階段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從三個方面思考。

  (一)要明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

  1、從長期看,當前及未來較長時期兩岸關係仍將處於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是兩岸關係由“對抗隔絕”真正邁入“和平發展”的過渡階段,也是為確保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而鞏固基礎與建構框架的奠基階段。在初級階段中,由於舊的觀念和體制並未完全失去作用,而新的觀念與體制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兩岸關係發展難免呈現新舊交織、矛盾疊加、衝突多發、複雜敏感的局面。

  2、從短期看,兩岸關係將由之前“補漲式快速發展”進入“降溫降速”的換擋期。當前及未來幾年雖然“陸強台弱”格局更趨強化、島內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美國對台海穩定仍有戰略需求等有利因素依然發揮作用,但兩岸關係良好的發展勢頭與熱度勢將減弱和降溫,將從之前快速發展的“高潮期”向平緩漸進的“常溫期”轉化,從“兩會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向“民間交流內驅型”的自然模式過渡,從互補性的經貿合作向競合性的經貿互動發展,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形勢也將更加複雜嚴峻。

  (二)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途徑

  1、“實力途徑”,增強大陸綜合實力。從國家戰略高度看,由於兩岸關係發展在相當長時期內都將受到中美台“大三角”戰略格局的持續制約和影響,因此不斷努力增強自身綜合實力成為大陸未來擬繼續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唯一選擇和根本解決之道。從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看,大陸只有不斷增強綜合實力才能增進對島內民眾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兩岸關係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才能處理兩岸關係既有的根本性矛盾與分歧並最終解決台灣問題。

  在中美台“大三角”格局下,大陸要增強綜合實力不應只滿足強化“我強台弱”的實力對比趨勢,更應投入大量精力在與美國綜合實力對比中保持強勁上升勢頭,要通過推動中美之間的大戰略改善兩岸之間的小戰略,從而增強自身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力。尤其是“21世紀的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需抓住機遇、加快自身發展。

  2、“利益途徑”,強化兩岸利益聯結與培植共同利益。“促統”與“拒統”成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矛盾,突顯出島內仍有相當多民眾未能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真正形成強有力的聯結,完全游離於“中國夢”、“中華夢”之外。而要改變此狀況,最有效、最關鍵的方法是加強台灣與大陸的利益聯結以及培植兩岸共同利益。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利益的連接與培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民生問題更攸關普通民眾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最能讓民眾“有感”。因此大陸未來應以“擴大島內享有兩岸關係發展成果的群體”作為加強兩岸利益聯結與培植共同利益的重點,尤其做好向“三中一青”和基層的政策傾斜,認真處理兩岸紅利在各階層的分配問題。既要重視發揮經濟發展“內向融合”的積極效應,又要重視大陸對台政策及協議的刺激拉動作用。

  同時,鑒於島內社會複雜敏感的特性,大陸應加強島內宣傳工作。一方面,要讓民眾瞭解真相,真正明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普通民眾不僅有經濟上的利好更有政治上的安全保證,不存在“被吞併”、“被香港化”及“親中賣台”問題。另一方面,要努力營造對兩岸關係發展積極正面的社會氛圍,讓更多民眾“敢講”和“願講”,並表態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3、“情感途徑”,加強兩岸情感融合和共同認知。促進兩岸情感融合是大陸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潤滑劑。若兩岸民眾相互能更多理解、包容和信任,將有利於加快兩岸對話協商及和平發展進程;若兩岸民眾相互質疑、對立和敵視,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必將受更多干擾。

  60多年來,兩岸雖尚未統一,但兩岸民眾在骨子裡仍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結。這在兩岸民眾遭遇各種災害時表現得最為明顯,如在大陸汶川地震、台灣八八水災中,兩岸民眾守望相助,不僅僅是人道精神,更多是源於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但另一方面,島內民眾近代以來的歷史經歷與記憶與大陸有明顯分隔,並因此對大陸存有偏見、誤解和敵視。這些都已成為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心理藩籬。

  對此,未來大陸可從兩方面努力加以改變。一方面,大陸應為兩岸民眾情感上的“自然融合”創造條件。繼續加大兩岸社會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並以中華文化為共同基礎,建立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在此過程中推動兩岸民眾“共同經歷、共同參與、共同記憶、共同認知”並最終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另一方面,大陸應根據島內民意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多元化、不穩定”的特點,通過“主動引導”方式積極引導島內民意走向,防止其被利用和操作,特別要有意識地阻止島內民眾“國族”、“統獨”認同上的不利發展趨勢。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2月號,總第20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