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尹啟銘:全球變革求生 台灣內耗打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8 15:41:08


  中評社台北1月28日電/2002年章家敦出版《中國即將崩潰》,但是大陸藉著持續改革、開放,創造制度紅利,結合其勞動力優勢,從1980到2007年近30年時間,享受平均10%以上的經濟成長。即使2008年遇到全球經濟海嘯,運用擴大內需措施,2008~2011年大陸仍能維持近10%的成長。到了最近3年,成長率才降至8%以下。

  台灣前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去年5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以“新常態”描述大陸經濟,續於11月APEC會上闡述新常態的特徵,包括: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要不斷優化升級,成長動力要從要素、投資邁向創新驅動。換言之,大陸經濟發展已經遭遇結構性障礙,例如生產成本走高、產能過剩、外需長期低迷,既有發展模式無法因應,必須脫胎換骨,創造新的成長動力。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1月繼續下調今年和明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0.3個百分點,其總裁拉加德去年10月就以“新平庸(new mediocre)”描述全球經濟正卡在成長疲軟的泥淖,各國可以繼續打混過日子,或者是採取更大膽的政策,找到新的成長動能而有更好的出路;渠所指稱的政策有三:財政政策、基礎建設的公共投資,以及勞動與產品市場結構改革。前二者或許短期可有效果,但亦有其後遺症,例如政府負債增加等,因此核心仍在改革。

  韓國方面,平均經濟成長率從2000~2007年的5.4%跌至2008~2013年的3.2%,因此朴槿惠總統去年就任滿周年就宣布要把經濟改革作為施政重心,致力推動“經濟革新3年計劃”、“提升勞動市場活絡方案”等。至於日本安倍首相提出的“三支箭”政策:貨幣、財政和結構改造,前二者大多是在為結構改造打基礎,重點在第三支箭的稅制改革、法規鬆綁、勞動法規調整等。

  由上可見,結構改革已是全球經濟脫離泥淖最主要的處方,當前全球面對的不是周期性現象,而是結構性問題,必須改變經濟成長模式,才能創造成長的新引擎。

  反觀台灣,1950年代至1980年代,平均8%以上的經濟成長維持40年之久,至1990年代開始下滑,1992~1999年降至6.5%,2000~2007年4.9%,2008~2013年續降至3.0%,顯示了台灣經濟成長同樣是碰到結構性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