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企成反腐第二戰場:專項巡視瞄准企業靶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8 09:19:53


 
  近年來,中央紀委查處了不少國企貪腐案件,一些“窩案”、“串案”滋生。為什麼國企會成為腐敗“重災區”?多位專家學者剖析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經濟體制上存在二元結構,“國有企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渡還不成熟,計劃經濟的痕跡、權力高度集中與市場經濟和商品交換同時存在,尤其容易造成行政權力與經營活動密切交織在一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說,“把行政權力作為經濟交換的條件,最終造成權力的濫用和腐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認為,國企的市場化改革還在進程中,企業掌控的資源相當大,資源某種程度上為權力尋租製造灰色地帶,“腐敗的風險相當高”。
 
  其次,管理機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李永忠強調,央企國企之所以成為腐敗的重災區,一是其過分集中的權力結構,二是其層層任命的選人用人體制。央企國企主要領導人的任命方式和市場化企業的完全不同。“仍由主管部門按等級授職,任命得准,企業就發展得好,反之就會弊病叢生”。
 
  李錦認為,“最核心的改革舉措是推行政企分開,總經理不由內部提拔,而由市場聘任,董事長可由上級任命,把依附關係切割開。”
 
  此外,國企監管體制老化、僵化,存在漏洞。任建明認為,央企內部由紀檢、監事會、審計、工會進行監管,內部紀檢部門缺乏獨立性,權限更少。“能幹的人不願意去紀檢監察機構,隊伍很弱。”
 
  李錦指出,不少國有企業現有的監事會、審計部門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主要問題在於部門領導由內部任命,領導由內部提拔,‘自己監督自己’就成了‘擺設’”。
 專項巡視瞄准問題企業“靶心”
 
  2014年11月18日,王岐山出席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表示,下一階段巡視工作重點轉向專項巡視。和之前的全面巡視不同,專項巡視更多集中在國企方面。
 
  在2014年的兩輪專項巡視試點,成果顯著,震懾力大,促進查處了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大連北良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宮明程、一汽原副總經理安德武、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李武、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純等人。
 
  專項巡視有哪些“撒手鐧”?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稱,不同於常規巡視,專項巡視指向明確,循著問題線索而去,哪裡有問題就巡視哪裡,誰問題突出就巡視誰,可以針對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下屬單位、一個工程項目、一筆專項經費開展,或針對已巡視過的地方和部門殺個“回馬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