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女性“看不見”的“貧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1 10:20:00


 
  目前充斥日本書店排行榜的《最貧困單身母親》《最貧困女子》《女性們的貧困》等書,有不少談到貧困女性賣笑的問題。在我看來,這些書的陸續出版,不僅反映著社會對弱勢族群的關注,而且有意無意迎合了讀者的獵奇心態。

  NHK節目揭開的“新連鎖”是,在過去幾年為無家可歸者提供低廉窩鋪的網吧里,報道小組發現,四十一歲的離婚母親和十九歲、十四歲的女兒分別躲在三個不同的單位,竟然住了兩年多。長期住網吧,一天的費用低到一千九百日元。除了勉強能躺下來的空間外,有電腦、無限供應的汽水、能免費用的微波爐,以及投幣可用的淋浴設備。比起租房另付水電煤氣互聯網等費用,可說廉價,至少是省事的。然而,把一天一千九百的費用乘以三個人再乘以三十天的話,普通人會覺得:能付得起那麼多,怎麼不堂堂正正租房子經營母女三個人的小家庭呢?畢竟,母親和大女兒天天從網吧去附近的便利店做臨時工,賺來的錢只夠付網吧的費用,至於伙食,則基本上靠便利店廢棄的盒飯、麵包等,往往也吃不飽。

  目前日本年輕女性的“貧困”被形容為“看不見”,因為連住在網吧、表面上看乾淨健康的十九歲女孩子,都穿著時裝、化著淡妝,一般人不會懷疑她已很久無家可歸。但是,她十四歲的妹妹則不同。妹妹已經許久沒上學,每天在沒有陽光的網吧單間里整日玩網絡遊戲。她日後成長為跟姐姐一樣乾淨健康的女孩子、過正當生活的可能性,該說低之又低了。

  另外,報道小組也發現:東京新宿、澀穀等鬧市區,最近到晚上就出現許多拉著小皮箱的年輕女孩,皮箱里裝著她們的全部財產,有的去網吧過夜,有的去招牌上寫著“能充電”的咖啡廳過夜,有的等援助交際的機會。其中有正當家庭的女兒,在學校假期里來首都做建築工人、餐館服務員等一天兩三份工作,以便存下學期的學費。但也有初中沒畢業就離家出走專門賣笑的女孩子,她們紛紛說,能活到三十歲就好了,因為年紀再大,恐怕沒人要買自己了。她們都是日本貧困家庭的女兒,否則沒有理由晚上拉著小皮箱走上大都會街頭。

  回想三十年前,我讀大學的日子,那是“一億總中流”的1980年代,同學大多靠父母讀完大學。當年也有離婚家庭的孩子,升學率明顯比較低。現在回想,她們受的苦恐怕比我們中產的孩子多而且深。也許,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貧困”。可是,在如今的日本,個人的不幸被視為“自我責任”所致。NHK節目的很多觀眾都在網絡上寫感想:可不是“自我責任”嗎?後來出版的書籍版《女性貧困——新連鎖的衝擊》里,有個記者反駁道:她們的“貧困”,不僅是經濟上的,而且是教育、資訊等多方面的。我更覺得:還有感情上的,自尊上的;各方面的需要都滿足了以後,人才能夠做最合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日]新井一二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