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水今日進京 歷時半月橫跨千里(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7 10:55:24


 

  成敗在水質

  護水齊行動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如果讓污水北上,就喪失了跨流域調水的意義。為此,南水北調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

  為確保中線源頭水質,國務院實施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兩個五年規劃,累計安排190億元,將水源區43個縣全部納入規劃,使污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

  同時,國務院六部門建立起協調機制,將源頭水質列入地方考核。從2008年起,中央財政將水源區各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累計下達資金147億元,開創了重點地區生態補償的先河。

  位於水源區的河南、湖北、陝西三省積極行動,堅決關停污染企業,保護水源。湖北丹江口市,地處核心水源區,關停“五小”企業100多家,關閉污染源120處,砍掉有污染的大小項目120多個。河南淅川縣,渠首所在地,10年關停污染企業350家,否決大型項目40多個,取締4萬餘箱網箱養殖。

  不僅是源頭,沿線各地嚴格環保先行。河南省在總幹渠兩側建有30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護區,僅2013年,全省就有200多家企業被拒之門外。

  治污工作在東線同樣不易。“上世紀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這是前幾年流行在東線工程途徑的南四湖流域的民間歌謠,形象描述了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前的景象。

  不能讓污水進入調水幹線。在東線,江蘇、山東兩省通過各種途徑關停並轉污染企業,取消排放特權,創新治污思路,將工程措施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給污水找“出路”,調水沿線實現了一個縣至少一座污水處理廠、一座垃圾處理廠。

  十年攻堅,歌謠裡說的南四湖重現了昔日的生機和活力。根據監測,東線自2012年11月以來,36個控制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標準。中線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已經連續6年穩定保持在II類水平。

  南水北調工程探索出了流域治污的新路子。治污從調整經濟結構入手,企業污水排放標準提高,沒有“卡”死企業,而是進一步促進了產業升級,產業結構慢慢由重變輕,層次由低變高,實現了既要加快發展,又要環境變好的目標,為其他流域污染治理樹立了標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