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令家隕落記 “計劃、政策皆涉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4 09:35:14


 
  那時的令狐野,還是被大家叫做“狐野”——平陸縣姓令狐的人,都是習慣性地省去“令”字,不瞭解情況的人,常常會誤以為對方姓“胡”。 

  那時的狐野家,住在常樂鎮後村西北方向。他們請人打了一個延安式的窯洞,12個門洞,大門在中間,兩邊只有窗,走進屋里可以向兩邊貫通,這樣的房子,在當年的平陸並不多見。 

  那時的這家人,孩子多,經濟條件也不錯,買東西總是一大包、一整筐地往回搬,讓鄉親們甚是羨慕。不過,他們家用的東西、穿的衣服都很普通。孩子們穿件帶補丁的衣服出門,也顯得很正常。 

  對於令狐野,人們對他最多的評價是,耿直、正派,就是性格火爆,是個典型的“老革命”。 

  每年春節前後,縣里、鎮上,都會有領導上門慰問,自然免不了拎一些水果、罐頭之類的東西。每到這時,令狐野就會發頓脾氣,讓人家趕緊拿回去。 

  他跟鎮上的人走得並不算很近。偶爾聊天,令狐野也是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就應該多吃苦,吃粗糧、穿舊衣服、不要講究,不能亂花錢。 

  有一年清明,令狐野帶家人回村里掃墓,中午在老鄉家吃飯。當時他們自帶了饅頭和蔬菜,意思是不讓老鄉破費。 

  嚴肅、正統,甚至有些難以接近,這是當年人們對令狐野一家的普遍印象。很多年後,這種感覺在令狐野的孩子身上,有了變本加厲的體現。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令政策先後在山西省委辦公廳、山西省委機要局、山西省糧食廳、山西省發改委等單位擔任領導。這期間,自然會有不少鄉親找上門,希望打聲招呼,辦點事情。 

  只是在平陸,這類希望幾乎沒有實現過。 

  曾經一位平陸副縣長去太原找令政策,因為在樓下大喊政策的名字,事沒辦成,還當場挨了頓臭罵。 

  兩位常樂中學老同學也去太原找過政策,連辦公室都沒進去。他們在樓道和令政策碰了面,事情還沒說出口,趕著開會的政策就匆匆告辭。 

  還有一位洪陽老鄉,帶著孩子去太原看病。昂貴的醫療費讓他們束手無策,希望找政策想想辦法,同樣吃了閉門羹。 

  就連他的電話,也不能隨便打。曾經有老鄉輾轉跟別人要到號碼撥過去,沒想到政策大為惱火,之後還追查號碼到底是誰給的。 

  不僅政策,令狐家的幾個孩子也是如此。平陸人都知道,令政策的妹妹令狐路線在運城的大醫院當領導,可別說同鄉,就算是本家親戚,去運城看病也托不上這層關係。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也難免讓平陸人有些怨言。人們都說,平陸出了大人物,可沒有跟著沾一點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