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開 |
中評社惠州12月7日電(記者 黃博寧)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學測量出身,想必善於動手。5日他在惠州參加第十三屆香港珠三角工商界交流會時,主辦方以客家擂茶待客。擂茶小姐用工具現場做茶,梁振英看得津津有味,不僅親手嘗試,還與擂者交流工藝,神情投入,看起來不像作秀,而是真喜歡。他曾經向傳媒透露,最好的減壓方法是晚上在家里的小院種花、種菜和種瓜。從記者的觀察看,所言不虛。
擂茶是客家一種帶客禮儀。作擂茶時,擂者把綠茶放入鉢內,握一根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鉢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待鉢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
曾幾何時,擂茶曾風靡各地,後來由於被指“原料太多、擾亂茶香”而漸漸消失,只有客家人及西南地區極個別的少數民族仍傳承了下來,用於祭祀祖宗,或商業貿易。
為什麼會在客家人中間流傳下來呢?
從社會背景看,客家是因戰亂、災荒等種種原因,從來文化發達、經濟繁榮的中原地區南遷的,這種南遷並非只有一次,而是進行過多次。南遷系逐步推進,開始時大多滯留於長江中、下游一帶,而這一帶,自南北朝以來食茗粥的風氣特別盛行,由於南遷漢民在北方早有食茗粥的習俗,所以很容易將這種習俗傳承下來。嗣後,更有一批批移民遷徙到閩粵贛邊,這些移民的主體又是普通的勞動人民,於是,北方飲鹽姜榮的習俗就自然地帶到了這裡,並在相對閉塞的自然條件下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
從經濟背景看,客家居地經濟多欠發達,客家人的生活大多較為貧困。儘管從北宋開始,“鬥茶”之風逐漸盛行,明清以後,芽茶又逐漸得勢,但這些茶製作考究,茶藝程序又十分繁雜,價格貴得驚人,除了皇帝後妃、達官貴人、幹金富豪、騷人墨客及名門閨秀等等之外,一般的客家勞動大眾是不敢問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