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計生紅旗縣”提前20年老齡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5 11:32:44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 縱觀全球,還沒有發現一個發達國家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嚴重老化及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比全國提前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比全國提前二十年進入老齡化——江蘇如東,104萬人口的縣,近30萬60歲以上老人正在尋找“寄托”之所,年輕人出走、生源銳減、勞動力短缺、城鎮蕭條等系統性問題已經暴露。一面是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一面是“老有所養”的人倫理念,這讓如東成為未來中國的一個特殊的觀察窗口。

  江蘇省如東縣栟茶鎮30歲的林俊,平時喜歡到縣城看看電影,多年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前不久,他偶爾到鄰近的如皋市看了幾場電影,散場後卻發現了差異:如皋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比他年輕,而如東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比他年長;如皋城區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還非常熱鬧,如東的夜生活則相對冷清很多。

  這是新華社記者描述中的如東。這篇引起當地人熱烈討論的報道,題目是《如東,一個正在老去的縣城》。

  在這座“提前衰老”的城市,近3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在為自己尋找“將來”,而這裡全部的人口也不過104萬。按照官方統計數據,如東縣比全國人口開始進入老年型社會的時間提前了20年。這意味著,這裡的人們也在為20年後的中國試探未來。

  30年少生50萬

  將“提前衰老”的如東想象成遍地“銀發”似乎並不切合實際。縣城里有一處最大的夜市,晚上聚在這裡吃海鮮和燒烤的年輕人並不多,更別說見到老人。很多店鋪門庭冷落,老板閑坐著發呆。街上的人力三輪車夫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人,褲腳夾著,用力蹬,一趟活跑幾公里,收入不過四五元。老人們一般不愛出門,本地的年輕人也少,外地務工人員更少,街面上不見人潮川流不息的繁華,這才是現實。田間地頭的勞動者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無可辯駁。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口學教授陳友華說,老齡化屬於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範疇,而導致區域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因素只有三個:出生、死亡與遷移。

  按照當地官方保守統計,三十多年來,如東全縣少生近50萬人,而另一方面,3年前,如東成為全國第21個“中國長壽之鄉”。低出生率、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在如東“會師”,這讓這座當年的“計劃生育紅旗縣”更早更強烈地感受到老齡化的壓力。

  陳友華就是如東人。在他看來,在導致如東老齡化問題如此嚴重的諸多因素中,計劃生育所占的比重將近40%到50%。他說,如東的計劃生育,比全國要提早十年,“全國的計劃生育是1970年代初開始的,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而如東計劃生育開始於1960年代初,1970年代就走上正軌,實現了低生育水平,1980年代就走上嚴格的計劃生育道路。”

  如東這樣的案例是中國過去30年的縮影。陳友華說,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與計劃生育是因果關係,“老年人口比例等於老年人口數量除上總人口數量。雖然現在的老年人都是在計劃生育以前出生的,對總分子沒有影響,人口控制越嚴,出生人數就越少,分母因計劃生育縮小了,從而整個分式的值增大了。計劃生育會促使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