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施永青:佔中與青年乏上流機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15:15:42


 
  其實,把爭取政治改革的目的,視作為讓人民可以過更好的生活,是沒有錯的。差別只在於是直接的目的,還是長遠的目的罷了。現實是,全世界大部分政府在遇到憤怒青年鬧事的時候,都會採取懷柔安撫措施,讓年輕人有更好的個人出路,不再聚焦於社會改革運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亦出現過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學生受理想主義(包括後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所影響,因而走向反建制、一些極端的組織,甚至主張武裝鬥爭。他們批評西方的民主是假民主,非要革命不可。西方政府的應對方法亦不外是懷柔改良,與梁振英的一套差不多,難道可以直接回應無政府主義者的政治訴求?若論理想化的程度,無政府主義遠比現時西方的民主政制吸引,只是香港的學生大部分未接觸過罷了。

  因此,純粹從策略上而言,梁振英要讓年輕人有多些向上流的機會,實是正路的做法。既然反建制派可以借年輕人缺乏出路去挑動抗爭,無理由建制派就不可利用向年輕人提供出路去平息抗爭。建制派不會因馮檢基的批評而改變自己的策略。這種策略一定會有一定效用,只是需較長時間去落實。但由於梁振英政府在言文宣傳上路路處於下風,因此由他去推懷柔改良政策,無可避免會事倍功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