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富權:在野大聯盟仍未能建立 柯文哲著急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16:24:23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連勝文、柯文哲在台北市長選舉中的戰略意圖,展現得越來越明顯,都是要“揚長避短”。

  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連勝文是要充分利用台北市藍大於綠的基本政治版圖,刻意挑起藍綠對決的態勢,喚醒泛藍基本盤,儘管沒有“聯盟”之名,卻有祈求在動員選民時能形成“泛藍大聯盟”的意圖;而柯文哲則一心要組織既有形式又有實質的“在野大聯盟”,將包括泛藍背景的親民黨、新黨等在內的在野黨,全部囊刮旗下,在淡化自己泛綠以至是深綠背景的同時,爭取中間以至是淺藍選票支持自己,以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兩人都深知,由於居住在台北市的軍公教及外省籍人員較多,而且居民的接受教育的水準也較高,不但不容易受到民粹主義的蠱惑,而且也較為渴望台海和平,因而其政治版圖是藍大於綠。除非如一九九四年的首屆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的黃大洲與新黨的趙少康“鷸蚌相爭”,讓陳水扁“漁翁得利”,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光靠藍大於綠這個基本盤,“躺著選”也可當選。實際上,即使後來也會有泛藍政治人物包括“人氣王”宋楚瑜分裂參選,但在泛藍選民已經懂得並掌握棄保技巧之下,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都能當選。民進黨即使推出“天王”級的候選人如蘇貞昌、謝長廷等,也討不到便宜。

  因此,民進黨今次就很聰明,藉口雖然意識形態本屬深綠但並沒有在組織上加入民進黨的柯文哲,也跳出來參選台北市長,而採用“二階段民調”的方式,“禮讓”在泛綠群體中民調最高的柯文哲參選,也不要求柯文哲披掛民進黨的戰袍。其用意很明顯,反正民進黨自己再努力也贏不了,不如借力於與自己政治理念相同的柯文哲,在“政治素人”的外衣下,或可利用馬政府政績乏善可陳的有利時機“突襲”成功,這就等於是間接奪取台北市。即使是柯文哲失利,自己也沒有任何損失。

  背負著民進黨“重托”的柯文哲,雖然擁有國民黨民意支持度低迷的有利條件,但卻面對著台北市藍大於綠的政治版圖,單靠泛綠陣營的選票是根本不可能當選。因而他有意充分利用泛藍陣營內部矛盾重重的特點,設法予以分化瓦解,將本屬泛藍陣營的部分選票爭取過來。因此,他提出了建立“在野大聯盟”的戰略意圖及參選口號,就是在民進黨幕後發功穩固泛綠選票的同時,爭取包括本屬於泛藍陣營的親民黨、新黨在內的所有在野黨的支持,甚至進而鼓動國民黨支持者中的“反連”群體,組成“在野大聯盟”,從而顛覆原來藍大於綠的政治版圖,創造即使是泛藍沒有分裂參選自己也可當選的奇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