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豈能一聲自首 佔中三子推卸害港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1 16:20:56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此間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占領運動的兩派核心人物,發起人戴耀廷和陳健民回校授課,並且考慮自首,學生領袖則醞釀趁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期間前往北京請願,並聲稱爭取與中央官員直接對話,此退彼進之局,十分明顯。

  身為大學教員的戴、陳兩人,在行動滿月後恢復到學校授課,並且把其團隊的糾察和義工任務,逐步交給學生組織接手。雖然兩人聲稱仍然會於公餘回到金鐘占領區開會,但公眾的印象是他倆正逐步退場,淡出領導角色。

  回校教書,也許包括假期限制和教席要求等技術因素,承受龐大壓力的戴耀廷並且承認自己“承載力”去到極限,如此說法,等如要讓自己稍作鬆弛,又怎能不令人覺得他想“放軟手腳”?戴耀廷當初發起佔中,強調參加者要服從指揮,又將行動美化為“愛與和平”,運動發展到現階段已完全偏離了他的劇本,瀕臨騷亂的邊緣,而且領導層內各有盤算,誰也不服誰,群眾則放任自流,本來由他倆和朱耀明合成的“佔中三子”,已經控制不了局面,影響力日趨薄弱。

  點起火頭後逐步脫身

  個多月前學生組織打頭陣搞罷課,並突擊占領政總廣場,戴耀廷借勢宣布啟動占領行動,提早開局。但行動從開始之日起,都被學聯與學民思潮據為“主場”,行動時間地點、形式、為期、對破壞社會的控制,都偏離了三子原先的構思。政府與占領領袖對話,都是由學聯出頭,三子及其他支持者,只能夠在幕後出謀獻策,他們提出的主意,學生許多都沒有接納。

  最明顯的例子是所謂“廣場公投”的流產。運動出現疲態,參與市民大幅減少,政府又透過對話展示善意,面對這低潮,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建議,在占領者中進行投票,兩項議題是政府在對話中提出擬訂政改民意報告要能夠“影響”人大決定,以及政府提出的多方平台要討論2016和2017年的選舉,希望重新凝聚占領區的群眾,作為進一步與政府對話的籌碼,但學生認為措詞太含糊太軟弱,堅決不同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