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平常心面對中國經濟“新常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4 11:24:28


 
  中國經濟在這樣的“新常態”下運行,政策所要關注的焦點問題也在發生著變化。中國經濟過去保持較高增長的重要理論依據是就業,經濟學界人士認為,未來就業的問題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或將逐漸消退,只要經濟增速不是急劇下滑,就業不再是焦點問題。焦點問題將是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連平的觀點是,“就業狀況平穩,經濟會照樣發生危機。”那麼,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在哪裡?首先是通縮。通縮對整個經濟的傷害是很大的,會抑制消費,抑制投資,對未來經濟運行持續產生較大壓力。其次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的狀況。我們看到,剛剛結束的“十一”假期前,對於房貸政策,經過幾年的限購後,央行終於出現了鬆動。第三是市場上的違約風險慢慢開始顯性化。信托產品違約、聯保聯貸違約到目前不再是個案,債券市場上的違約風險在今年也不斷出現。

  隨著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下行壓力,風險正在由原來的隱性走向顯性化,這是我們必須要加以關注的問題。“未來流動性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應該繼續,但如何把這些資金疏導到實體經濟中去,這不是貨幣政策問題,需要制度性的改革來消除資金流動的梗阻。”連平認為,經濟增長的關鍵依然是全方面、更深層次的改革。這種說法在業內成為共識。在日前于上海舉辦的“自貿區建設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幹春暉也認為,“新常態”包含著經濟結構的變動,新的增長動力將向結構升級、創新和服務經濟驅動為主轉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AlfredSchipke認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會低於8%,在7.5%左右,甚至比7.5%還要低。不過,他說這樣的增速應該是正常的。放在全球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如果低於7%,這依舊是中高速的增長率。所以,他建議在調整的“新常態“階段,不需要過度擔心,應該大膽放心接受結構化改革。但改革需要小心謹慎的態度和方法,避免出現產生大幅下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