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對付伊斯蘭國 美國準備好了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7 00:17:22


哈格爾與奧巴馬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20日在網絡上公布一段影片,兩年前在敘利亞被綁架的美國攝影記者被一名操英國腔英語的黑衣蒙面男子割下頭顱,IS以此報復美國對其身處伊拉克的聖戰士實施空襲,並向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出威脅指令。影片曝光後,國際社會一片撻伐,聯合國安理會亦呼籲各國合作打擊伊斯蘭國,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次日直指,伊斯蘭國勢力強大,美國面臨空前威脅。

  有評論指出,哈格爾有意通過表態在美國國內製造恐慌,借勢爭取民眾支持,並保留派兵前往毗鄰的敘利亞,對伊斯蘭國好戰分子發起攻擊的選項。刊於路透網的該篇評論文章直指,雖然伊斯蘭國已經成為全球公敵,但哈格爾與奧巴馬顯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有關宣言更是乏人支持,擔心美國當局並未看清確切形勢。全文編譯如下:

  在21日的五角大樓新聞發佈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談到伊斯蘭國時聲稱,“其複雜程度及資金厚度與我們所看到任何組織相當,他們已經超脫恐怖組織的存在,擁有自己的意識形態,精密的戰略與戰術軍事力量,以及雄厚的資金支持。”

  或許是覺得還沒有說到極致,哈格爾隨後又提出修正。“這已經超脫了我們的認知,我們必須做好一切準備。”他強調稱,殘暴的伊斯蘭國已經超越伊朗、朝鮮、俄羅斯及其他對手,一躍攀上美國不斷變化的國際敵人實力榜單的首位。

  哈格爾散佈恐慌的功力顯然不及其製造恐慌的能力。“戰爭是對國家的治療。”正如激進派記者蘭道夫•伯爾那(Randolph Bourne)在一百年前所說的那樣,當處於戰爭或將要進入戰爭狀態時,國家需要公民賦予更大的認許和權力,有些國家正是在此基礎上得到發展壯大。像前蘇聯這樣擁有12000枚隨時可供發射的核彈頭的對手總會不時地出現,製造恐慌輕而易舉。而在其它時候,正如哈格爾上周在記者會上那樣,要向公眾灌輸恐懼,以便借題發揮的話,就需要出神入化的言辭造句了。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在2002年初針對當時僅過去數月的“9.11”事件所做的國情咨文中,將伊朗、伊拉克、朝鮮及其“恐怖主義盟友”概括為“邪惡軸心”,可謂以上準則教科書般的應用。

  而就在伊斯蘭國公佈斬首記者錄像,對看了或沒看視頻的民眾同樣造成恐嚇和羞辱的兩天之後,哈格爾“超越一切”的概括,則更像一次情感的宣洩。在當時的環境下,哈格爾如果代表美國情報部門宣稱,伊斯蘭國綁架平民的做法是將自己送上通往地獄的列車的話,美國民眾可能就信以為真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