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中國外交攻勢前 日在拉美維持存在感不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4 14:03:51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我相信,日本和拉美新的歷史已經開啟”。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結束對拉美5國的訪問時,如此評價自己此訪的成果。日本時事通信社3日在報道標題中稱“回擊中國滲透,日本卷土重來”,“這是時隔10年日本首相再次訪問這一地區,10年間,中國在拉美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安倍此訪再次確認了日本和拉美的友好關係”。

  《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2日,安倍在巴西聖保羅召開記者會,介紹此次對拉美的訪問。他稱,中南美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是自己開展“俯瞰地球儀外交”不可或缺的夥伴。安倍還稱,他和到訪各國首腦的會談中,都得到了對其“積極和平主義”的支持。談到中日關係,安倍稱希望能在11月北京召開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實現中日首腦會談,“正因為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才應該對話,雙方冷靜而堅持不懈的努力十分重要”。《讀賣新聞》稱,按照“俯瞰地球儀外交”理念,安倍不斷擴展外交活動。但至今,他還未能訪問中國和韓國。

  而在安倍此訪之前,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日本聯手巴西制衡中國”的傳聞。7月27日,日本共同社引述“安倍隨行人員中的消息人士”的話透露,安倍與巴西總統羅塞夫8月1日舉行會談後公布的聯合聲明草案提前曝光,將強調日巴兩國擁有尊重“法治”等共同價值觀,並考慮到中國去年11月單方面設立防空識別區並在東海和南海開展海洋活動等問題,寫入“制衡中國”的內容:“包括南海紛爭在內的國際紛爭,不應通過武力解決,而應依據國際法進行解決”。不過,共同社的這一“預發稿”並未成為現實。在2日凌晨發表的日巴聯合聲明中,被認為可能暗指中國的只有一句:“反對以武力方式解決國際紛爭”。《環球時報》特約記者3日就此詢問共同社,該社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安倍2日在巴西的記者會上沒有提及這一話題,也沒有記者問到,而之前透露這一消息的“安倍身邊消息人士”也沒有就此作出解釋。

  “中南美洲地區的重要性”隨著安倍的訪問成為日本媒體關注的熱點。《讀賣新聞》3日發表社論稱,對日本來說,確保能源與糧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外交課題,積極加強與資源豐富的中南美洲國家的關係意義重大。中南美洲30多個國家,約占聯合國成員國的近2成。要實現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中南美洲國家的支持不可或缺。日本計劃競選明年秋季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安倍首相此次訪問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獲取各國的支持。日本時事通信社3日稱,通過日本移民等方式,日本很久以前就和中南美洲國家保持著友好關係,但近年來,日本領導人訪問該地區的頻率大大低於其他國家。報道稱,中南美地區是聯合國的“票倉”,中國一貫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如果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之前支持日本的國家也可能改變立場。與安倍同行的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對日本在拉美“卷土重來”有信心,“但是在以強大的經濟力量為背景的中國外交攻勢面前,日本維持存在感並不容易”。另一方面,日本媒體特別注意到,安倍在拉美一改以前在出訪時批評中國的論調,並在會談時表示,“非常遺憾沒有實現與中國進行首腦會談,與中國對話的大門一直敞開”,表達出急於與中國修復關係的姿態。

  日本NHK電視台稱,安倍首相此訪通過一系列會談,朝著確保資源與推進基礎設施出口的目標,與各國就加強經濟方面的合作達成共識。安倍還就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改革以及氣候變化等國際社會面臨的課題與各國加強協調應對達成一致。《讀賣新聞》3日稱,日本首腦在過去10年間沒有訪問中南美的過程中,中國將中南美洲作為資源與糧食的獲取地,中國在當地的經濟影響力迅速擴大。“以巴西為例,中國已成為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額是對日出口的5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