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以兩岸關係新思維突破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9:45:51


今年2月11日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率團赴大陸訪問,在南京與張主任會面,當時是兩岸主管對方事務首長首次會面。
  中評社台北8月3日電/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後,國民黨逐漸失去政權合法性,但1980年代後期,國民黨順應民主化、本土化潮流,在歷經“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後,不但不再承受“外來政權”罵名,反而透過民主選舉建立了治理的正當性。2000年國民黨分裂因而失去政權長達8年,民進黨政府用盡手段希望裂解國民黨,李登輝更出走另組台聯黨,但兩岸關係動盪不安,加上陳水扁家族捲入貪腐醜聞,國民黨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在2008年奪回政權,甚至在“國會”取得壓倒性優勢,馬英九更於2012年連任成功。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重新獲得執政權的國民黨,卻在馬英九的第二任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總統”威望直線下墜,“內閣”滿意度走低,政策不得人心,政務官更換如走馬燈,黨內則是分崩離析,高層之間貌合神離,地方派系不斷掣肘,再加上近來馬政府高官貪腐與桃色醜聞不斷,國民黨的治理從“政策”、“能力”到“道德”都失盡人心,一幅政權末日景象。

  照目前態勢來看,不但年底選舉國民黨將遭到重創,2016年政權保衛戰也不容樂觀。國民黨一旦失去政權,由於其向心力渙散、願景目標不明,未來能否振衰起蔽,實在令人懷疑。善於意識形態操作的民進黨掌握執政資源後,勢必無所不用其極分化、裂解、打擊國民黨,極有可能在幾年之間,就使藍綠政黨板塊進一步位移,讓國民黨難以翻身。

  民進黨一旦執政,台灣將面臨怎樣的衝擊?蔡英文日前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已經清楚流露民進黨人的思維:只要民進黨勝選,中國大陸就勢必要調整其兩岸問題的底線,向民進黨讓步,甚至在民進黨尚未執政、但是前景看好的時候,就大有可能“押寶”民進黨。既然民進黨認為大陸當局基本上是根據“權力邏輯”與“現實邏輯”來處理與民進黨的關係,那麼民進黨不但沒有必要調整其兩岸路線,至少絕無必要廢除或凍結“台獨”黨綱,甚至在必要時仍不惜繼續操作“一中一台”、“一邊一國”的訴求,一面和大陸當局討價還價,一面繼續強化、深化“台獨”運動。

  蔡英文的思維是她自己及其幕僚策士的幻想,但卻也符合許多民進黨支持者的想像,卻完全不符合兩岸關係的實際、更不符合大陸當局真實的立場與思維。於是,當幻想與現實發生碰撞,破滅的自然是幻想,而非現實。到了這樣的地步,民進黨固然將面臨重大的挫敗,更嚴重的是將賠上台灣的發展契機,衝擊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

  從這角度,不難得出一個重大的結論,台灣如果要在消極面上鞏固並強化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在積極面上確保並厚實永續發展的利基與空間,國民黨的再造重生與藍綠對比的適度平衡,應該是台灣政治發展的關鍵課題。於是,我們不得不關注國民黨未來的發展大戰略究竟為何。

  李登輝執政之初,曾經研擬制訂了《國統綱領》,後來這份文件先被空洞化,更橫遭陳水扁政府“終止適用”。馬英九執政之後,並未恢復國統會的運作和《國統綱領》的適用,相反,他宣示的台灣政治定位始終是“不統、不獨、不武”,這個“新三不”政策既有對抗“台獨”、急獨的歷史性作用,卻也越來越暴露其局限性。面對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面對變動不居的國際形勢,在加上民進黨和獨派始終未停止的“台獨”攻勢,“新三不”政策並未能清楚揭示台灣的未來方向,更越來越不足以號召人心,因應兩岸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已經日趨頻密,但也越來越碰觸到政治議題的天花板,兩岸之間也越來越需要從“擱置爭議,共創雙贏”邁向“務實協商,解決爭議”。曾經在兩岸議題上遙遙領先民進黨的國民黨,實在有必要拿出大氣魄、大格局,調整戰略目標與政治口號,積極面對兩岸和解與兩岸政治定位等關鍵課題。

  我們認為國民黨應該在綱領、體制、口號與行動4個層次上進行突破。在綱領方面,要因應新的局勢,制訂類似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之類的基礎文件,揭示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的根本願景。在體制上,應該考慮廣納各界賢達,共組有法源依據的機構,在內外兩個層面推動兩岸關係的穩定前進。在口號上,則應該揚棄消極的“新三不”,提出振奮人心的積極新主張。在行動上,則應該透過黨與黨、智庫對智庫等多層次的對話,探索兩岸政治難題突破的路徑,並在適當時機與場合進行國共兩黨領導人會晤,宣示兩黨願走向和解,共同實現“大中國夢”。

  只有從大氣魄、大格局出發,國民黨才有跳脫危局,掌握先機,確保主導的契機,也才有重生再造的可能,可大可久的未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