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公車超標、公車私用、公車浪費等“車輪上的腐敗”,早已備受詬病。中國大陸的公車改革也經歷了整整二十年的探索嘗試。7月16日,隨著《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的發布,中國公車改革終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根據方案,2014年底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應力爭基本完成公車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公車改革;用2至3年時間,公車改革全面完成。
美國《僑報》7月19日載文《只要有決心 改革並不難》,文章說,回顧中國公車改革的歷程,從1994年中辦、國辦聯合頒發《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算起,已整整20個年頭了。20年間,多份中央文件涉及公車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門也進行過各種公車改革的實踐,但大多效果不佳。究其深層次原因,就是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此次公車改革政策重拳出擊,不僅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且也在向部分官員崇尚奢靡的“老爺作風”、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宣戰。
或許,公車改革還存在一些潛在問題,如車補這一塊,會不會出現既拿錢又坐車的情況,再比如處置現有公車,是否會成為一些公職人員獲得“福利”的機會,甚至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但從大方向看,此次力度空前、決心最大的公車改革都值得肯定。而且意義尤其深遠之處在於,這次改革證明既得利益階層的奶酪不僅可以動、而且可以大刀闊斧的動!
事實上,中國改革當中存在很多類似公車改革的老大難問題,例如戶籍制度、司法制度、財稅體制、政府機構精簡、官員財產公示……這些問題從戰略意義上來說,都比公車改革重要的多、複雜的多。正因面臨這些改革議題,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已成為基本共識。深水區的改革,不能再按照中國過往擅長的增量改革路徑來推動,而必須打破各種既得利益集團或階層,挑戰甚至顛覆一些舊秩序,從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轉變。此次公車改革讓人們看到了深化改革的真實推進,也看到了中共最高決策層的改革意志之堅定。
只要有決心,再複雜的改革難題也可以找到解決方案並得到推進。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第三次會議上強調的那樣——“目標是否堅定,決定改革的成敗;落實能否到位,決定藍圖的實現。各地區各部門要敢於擔當,積極有為推進改革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