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青年作家、北大中文系在讀博士劉麗朵發現自己的一篇寫於2010年名為《古頑》的博客文章下多了一條留言。彼時,劉麗朵並不知道劉丁寧正是今年遼寧省的高考狀元,她只是把劉丁寧當成一個愛好文學的小妹妹。劉麗朵回復劉丁寧,告訴她港大文學院也很好,有機會可以到北大做校際交流或者參加暑期學校。
一個多月後,劉麗朵在自己的家中見到了在北京補習英語的劉丁寧。臨走之時,劉丁寧還專門留了一封手寫的信給劉麗朵。這封孩子氣的信中充滿了沒有去成北大的傷感。劉丁寧告訴劉麗朵,她一直夢想上北大中文系,可父母勸了一夜,她才勉強同意去港大。“我感覺這封信就是一個孩子充滿委屈寫出來的,特別失望,充滿悲傷。但當時也沒太在意,就覺得她真正過去以後應該可以適應。”
“這孩子的北大夢都做了五六年了。”劉丁寧的父親劉兵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女兒一直想讀北大,但是在報志願時,出於對家長的孝順,也覺得自己未出茅廬,最終動搖了。
事實
氣候、語言問題也是休學原因
2013年10月,當劉丁寧選擇從港大休學重考北大時,曾在國內媒體及教育界引起巨大關注與爭議。在一些人的眼裡,能夠考上港大,能拿到72萬元獎金,實在是“求之不得”的。反觀之,港大學生劉丁寧“回爐”高中複讀想考上北大追夢純粹國學,不僅要付出經濟上和時間上的成本,更要承擔一定風險。畢竟,明年能不能考上北大,誰也不敢保證“百分百”。
關於休學的原因,劉丁寧70多歲的外公張引濤表示,香港天氣比較潮濕,劉丁寧去了不久,全身長滿了疹子。此外,外公還證實,劉丁寧去港大讀書以後遇到的很大的問題就是,碰到用粵語授課的課程時難以適應,她很怕自己聽不懂而落下課程。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