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意志不能超越人類經驗。”劉智鵬直指,“佔中”人士自稱為推動民主,但卻不考慮香港現實情況而將政改問題簡單化,又令社會聲音兩極化,使“佔中”與否成為市民立場分割點,帶來社會意識及力量的對立,做法既不符合香港多元化的社會特徵,也不利於民主真正向前,亦會危及社會民生。他也認為,支持“佔中”的市民過於急進,部份市民亦偏執地看待政改問題,缺少必要的耐性及理性。
劉智鵬直指,香港民主派一直宣揚要推動民主發展,但卻從未認真思考為什麼而推、如何去推,及有什麼限制;而對於民主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香港社會也一直欠缺討論。他批評,民主派自上世紀80年代更多參與香港民主進程以來,在大部份時間里卻只顧壯大政治力量及獲取政治利益,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民主教育,沒有及時向市民交代,到底什麼是民主,及如何建設真正的民主社會等,劉智鵬認為,這是“對民主追求不力”,也是“缺乏社會責任”。
他又指出,香港並非偏僻角落,而是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國際化的全球樞紐,亦是多國政治力量的交匯點,呼籲市民應該更有胸襟,更具包容,從國家整體及香港本地的歷史脈絡出發,探求推動香港民主最為恰當的方法。他認為,“佔中”一旦發生,對社會造成的創傷必定不能在短期之內恢復,他又擔心,本港近來興起的本土組織在切割內地及“佔中”議題上的表現愈發激烈,將對本港發展經濟及保持競爭力帶來惡劣影響,而二者背後搭載的對抗意識亦“非常可怕”,將令社會與政府的關係愈加緊張,不利社會穩定發展。
劉智鵬說,《基本法》不是鐵板一塊,可以因應社會發展而有所修訂或作對應解說,對於政改,社會也應聚焦如何理解既定的法律框架,並據此展開充分討論,依法改善民主程序,而不應脫離法律框架另搞一套,固執堅持“公民提名”等違法途徑。他最後呼籲市民要有危機意識及合作精神,跳出反對派設立的限制框架及錯誤概念,以理性及冷靜尋求大家認同又行之有效的普選方法,並在其後不斷改進完善,讓香港政制發展穩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