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素梅(中評社記者攝) |
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丹志認為,從國際範圍看,組織化的大規模的暴恐行為在遞減,暴恐事件開始以小組甚至是個人為單位發生,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驅動,恐怖分子甚至對生命完全沒有敬畏,因此恐怖事件的防範難度加大。其次,“9•11”之後,美國將許多資源投射到了反恐,因此美國有聲音認為中國借此獲得了戰略機遇期,進而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和威脅。美國現在的再平衡戰略在加強打壓中國的同時,其投射在反恐上的戰略資源不可避免的下滑。雖然美國現在國內反恐防範依然嚴格,但在對外反恐上使用的資源開始下降。從內生因素看,南疆地區的貧困、年輕人的失學、失業,對漢文化的了解程度都給極端保守的宗教勢力以可乘之機。傳統上,新疆地區的女士不需要戴面紗、穿長袍,但近年來受極端保守勢力影響,女士在新疆不戴面紗也會遭到質疑。
楊丹志指出,中國需要加強在反恐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熱比婭在國際場合活動,中國沒有給予明確的回擊,一定程度上是助長了國際社會對恐怖活動的同情。同時,反恐是一項系統工程,情報信息工作要更加細緻、反恐手段要寬嚴適度。在廣西、雲南等二三線旅遊城市的暴恐行動防範意識也要加強。未來,中國可以利用上合組織、亞信峰會作為反恐的兩大平台。同時,與周邊國家增加在反恐領域的合作有助於化解邊疆、海疆爭端的嚴峻態勢。
針對中國未來的反暴恐方略,李岩指出,第一,反恐問題還是危機預防的管控問題,要加強反恐意識,在這方面中國還很欠缺;還要加強反恐宣傳和反恐演練,中國目前在這方面比較欠缺,要重視起來,不能漏掉。第二,機制協調問題,美國的反恐政策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
而朱素梅表示,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要加強國內警力。為治本爭取時間,先把暴恐壓下來,再考慮治本措施。而治本是個系統工程,是爭取人心的問題,要剛柔相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