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文燦:蔡英文主張的認同應尋找交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11:03:47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發言人鄭文燦。(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桃園5月28日電(記者 黃文杰)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發言人鄭文燦28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施明德等藍綠大老提出“大一中架構”與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可以當作一種善意,與其說是推動民共交流,不如說是尋找藍綠共識。蔡英文過去擔任民進黨主席主張的“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應該尋找交集,這立場是可以當藍綠討論與和解的起點。

  鄭文燦也是民進黨桃園縣黨部主委,即將卸任,日前順利通過民進黨初選,代表民進黨角逐大桃園市長選舉,他上午接受中評社電話採訪,針對“大一中架構”等議題提出看法。

  鄭文燦指出,首先,這份主張,主要關鍵在於北京政府能不能接受,重點要求“相互承認”,以前北京政府對“中華民國”存在能否承認?視為兩岸關係的重要關鍵,也是重要一步,如果承認就可以參加聯合國,以“主權國家”身分參加各種國際活動。

  第二點,這是藍綠都有共識,就是針對北京版“一個中國”原則,台灣主流民意無法接受,按照北京版的“一中原則”,台灣實在無法能夠保有目前地位。

  第三點,“大一中架構”是五原則當中,被列為過渡階段,有點像是主權共享,這部分是模糊,也是與會發起人不容易說清楚的地方,何謂“大一中”?最不容易說明的地方。

  第四點,基本上,“大一中架構”與五原則的提出,都是希望尋找藍綠共識,不過從台灣民意反應來看,馬上有不同解讀,可見台灣社會對於將來怎樣跟中國保持關係?還需要更多民主討論,才能為兩岸關係做定位。

  第五點,綠營的陳明通與洪奇昌,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擔任海基海協會職務,他們的參與是以個人身份,不代表黨,但這也可以當作一種善意,與其說是推動民共交流,不如說是尋找藍綠共識。

  第六點,馬英九兩岸智囊蘇起也是這次“我們的呼籲”發起人,證明“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根本對台灣地位無法保障,“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已經走到盡頭,代表馬英九兩岸政策時代的結束。

  第七點,蔡英文在過去擔任民進黨主席,主張的“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應該尋找交集,這立場是可以當藍綠討論與和解的起點,尋找台灣內部最大公約數,如果沒有台灣,“中華民國”將失去依附。相反來說,“中華民國”的存在跟台灣民主發展,也有切不斷的關連,這兩種認同都是台灣社會主要的組成部分,無須互相否定。

  有關蘇起指出,“大一中架構”下的“五項原則”,是兩岸關係“不統、不獨、不武”的積極版。鄭文燦進一步認為,除了說明馬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走到盡頭,重點在於凸顯,試圖保護分治分立的現狀不被破壞的一種期待,但北京政府可能解讀為“兩中”,加上北京對台灣民主也認識不夠深,立場也缺乏彈性。

  他最後強調,台灣民主價值在於,台灣擁有“主權在民”,兩千三百萬人民,對未來擁有的自由選擇權利,是台灣最大的資產與籌碼,在這個論述,是五原則比較少著墨,十分可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