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宜過度解讀中俄“世紀協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7 08:25:19


5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綫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綫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中國同俄羅斯5月21日在上海簽署了《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這份談判了長達10年,被形容為“世紀協議”的天然氣合約,估計總值高達4000億美元。根據協議,俄國將從2018年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將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雙方是在簽署儀式當天的凌晨4點才取得共識,顯示了討價還價的激烈程度,而且最終簽署時對價格保密;雖然如此,協議的簽署仍然引起了國際輿論的重視,除了對國際能源市場有所影響外,更反映了地緣政治博弈的複雜現狀。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26日載文《不宜過度解讀中俄“世紀協議”》,文章說,協議簽署的時機多少透露了玄機,俄國總統普京因為克里米亞危機,正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強大的政治壓力,各類經濟制裁手段迫使莫斯科必須尋求外交突破。中俄選擇在突出“新亞洲安全觀”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峰會)期間,簽署這份強化彼此合作的協議,巧妙地釋放了項莊舞劍的意味。與俄國類似,中國同樣在其周邊的東海及南中國海,面對來自美國所領導的軍事聯盟的抗衡。俄國賣天然氣給中國,破解西方財經封鎖的意圖明顯;中國向俄羅斯買天然氣,也能達到減輕對海路入口能源依賴的效果。

  美國因素當然是中俄加強合作的主要動力,克里米亞與南中國海問題至今的發展表明,中俄越來越不滿華盛頓介入它們劃定的勢力範圍。同一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信峰會提出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國家主導解決,中俄海軍在東海舉行實彈軍事演習,普京對中國進行習近平任內的首次國事訪問,並形容中國是“可靠的合作夥伴”,一定程度製造了“同仇敵愾”的氛圍。但是,中俄眼下或許各取所需地達到雙贏的目的,“世紀協議”的長期地緣政治效應,卻不宜過度解讀。

  與中國相比,俄國目前的戰略處境更為不利。普京必須召開國際記者會,強調俄國並非在開啟新冷戰,就反映了其焦慮。俄國對歐盟出口80%的天然氣,開拓中國市場雖然有助於提高俄國的議價能力,也不乏向西方世界示威的含義,但卻意味著普京更有求於中國。而且,供應中國的天然氣並不立即改變俄國的出口格局,對比2013年對歐洲出口的1615億立方米,要數年後才能達到的380億立方米目標並不顯著。此外,中國趁機殺價,讓歐洲市場的天然氣收入對莫斯科更顯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