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台灣從烏克蘭危機學到什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6 10:52:44


  中評社台北5月16日電/烏克蘭東部兩州頓涅茨克(Donetsk)與盧甘斯克(Luhansk)在5月11日舉行了“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建立“自治”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自封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選舉委員會官員表示,89.07%選票支持建立自治國家,10.19%反對。盧甘斯克州分離主義勢力則宣稱有96%選民支持“自治”。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這場“公民投票”的目標相當曖昧模糊。所謂的“自治”究竟是指什麼呢?是從烏克蘭“獨立建國”?是在烏克蘭內部“自治”,讓烏克蘭走向聯邦制?主辦公投的分離主義勢力並沒有能說清楚。緊接著“公民投票”,烏東兩州的“獨派”在12日援引公投結果,宣布從烏克蘭“獨立”,並拒絕參與烏克蘭預定5月25日舉行的總統選舉,進而要求俄羅斯政府同意它加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獨派”成了俄羅斯“統派”。

  對許多人來說,這場公民投票只是場鬧劇。沒有選民登記,沒有嚴格的身分核對,沒有選票防偽措施,沒有公正中立的計票與監票體系,甚至沒有足夠的選票,歐美當然不承認這場公投的有效性,連俄羅斯當局都對公投及其結果抱持比較審慎的態度。

  如果我們認定烏東的“公民投票”是場鬧劇,其實,整場烏克蘭危機,何嘗不是更大規模、更為嚴重的鬧劇?

  1991年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瓦解蘇聯大戰略的結果之一,從此,西方國家爭取烏克蘭“脫俄入歐”的工程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更為公開。2004年5月,波羅地海三小國和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前共產國家加入歐盟,“政治歐洲”的邊界來到了烏克蘭周圍,同年底,烏克蘭就爆發了“橙色革命”。在西方國家的施壓、支援和“潛移默化”下,烏克蘭的“橙色革命”是當時“顏色革命”風潮中,反對派組織力量最強大、也對世界產生較大影響的一環,而“橙色革命”推翻的正是親俄的烏克蘭總理亞努科維奇。

  然而,“橙色革命”上台的政權並未帶給烏克蘭希望,通貨膨脹高漲,人民生活水下降,2010年,亞努科維奇經民主選舉當選新一任烏克蘭總統。經過一番擺蕩,亞努科維奇中止簽署已談判多年的歐盟聯繫國協定,取消了加入歐盟自由貿易區計劃,轉向與俄羅斯強化經濟貿易關係。亞努科維奇的作法,引發親歐盟力量群起示威,所謂的“烏克蘭革命”,最終導致他的下台,更帶來烏克蘭的動盪甚至裂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