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需要構建21世紀亞洲安全大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4 10:22:09


 
  共同應對沒有國界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是亞洲國家的唯一選擇。解決非傳統安全問題需要更大的智慧、更廣泛的聯繫、更密切的合作,要拋棄冷戰思維,樹立共贏理念。因此,我們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態度、新的方法。首先,應加強各國政府的合作,強化合作力度,創新合作方法;其次,應加強學術交流渠道的暢通,增強互信,避免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鬥爭中夾雜民族利己主義;第三,亞洲需要新的亞洲安全觀,樹立不可分割的安全理念,認識到不僅傳統安全威脅國家的發展,非傳統安全更加威脅國家的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有時很難嚴格界定,有些危機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應對過程中,我們還有許多需要認識的問題、協調的領域、需要改變的觀點。但在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共同應對是必由之路。

  機制建設

  為了應對地區安全挑戰,亞洲國家進行了一系列建設地區命運共同體的實踐

  查道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隨著地區間人員和商務方面互聯互通程度的提高,一國受災,多國受害。置身事外,不再是選項,有難同當,應成為基本價值觀。戰後數十年來,在應對突發性災難以及金融和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安保等非傳統安全挑戰領域,亞洲各國政府和社會付出了持續的努力,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自我應對能力有了明顯進步,各層次的合作網絡生機勃勃。與此同時,亞洲國家自我應對境內非傳統安全挑戰的能力參差不齊。由於地區內國家間政治、國土、軍事等傳統安全憂慮與非傳統安全交織,“救災外交”有時在亞洲表現出一些“怪象”。如一些受災方不惜舍近求遠,挑選伸出的援手;一些施援方將是否存在同盟和准同盟關係置於救援力量的投入程度之上,導致延誤救災的最佳時機。

  面對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地區國家之間應相互補台,把快速、有效投放緊急救援物資、設備、專業人員作為唯一的政策選擇。與此同時,災害重建和防災減災的技術和政策措施交流,也應與國家間在傳統安全領域的糾紛脫鈎。地區外的國家,在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時,應拋棄政治外交層面的偏好,避免將非傳統安全“安全化”,對所有用得上其緊急援助的國家和地區一視同仁,協助災民渡過難關。總而言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建設地區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尤其恰當的理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