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意識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應該立刻改正從善。最要緊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工夫。
修身講究緩養,如文火燉物。同時也講究急攻,如猛火煮物。養的是善性;攻的是惡因。修養所面對的問題很多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大道理,但為什麼我們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屢屢犯錯,甚至終身犯錯呢?原因就在於“知其不善”,卻不能“速改”。一個錯誤放過了,下一個錯誤必然也會放過,道德惰性是自己縱容出來的,“大錯誤”也是從“小錯誤”日常積累的。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節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詩經·小雅·小旻》
原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一樣,時時唯恐失墜。
《詩經·小雅》裡的這句話常被後人用來形容審慎的品格。習近平引用此語,意在說明黨員領導幹部面對人民賦予的權力,面對組織給予的信任,應該時刻在內心保存一份敬畏心,在用權上,慎之又慎,絲毫不能懈怠。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習近平《之江新語·追求“慎獨”的高境界》
典出:《禮記·中庸》
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釋義:從最隱蔽、最細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所以,君子要學會慎獨。
傳統儒家哲學認為,人一生下來便秉承了天命之性,性中存有善根,遇事便生發出來,如惻隱,如好惡。但這種善心萌動,又往往在最隱微處,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貪腐官員在懺悔書中提到,第一次受賄時,內心總覺不安,這不安便是善根。如果此時能及時克制住貪欲,護持善心,也不至於滑向深淵。所謂“慎獨”,就是要人前人後一個樣,就是要時時叩問自己良心是否有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