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華社:馬航事件是人類思索文明進步的起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4 11:37:29


 
  然而,沒有人能接受這種告別。

  災難最初的24小時往往是“黃金救援期”。為了乘客生還的希望,第一時間,中國領導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部門全力以赴參與救援工作;第一時間,中國外交部等部門啟動救援應急機制;第一時間,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多個國家的搜救力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趕赴客機最有可能的失聯地點——泰國灣與南海。

  在搜救的主戰場,迅速聚集了40餘艘船只和近40架飛機,多顆衛星為搜救護航,形成空中、海上、水下立體搜救國際力量體系,晝夜不舍,分秒必爭……

  然而,事後被證實南轅北轍的搜救,留給人們苦澀的回憶——搜救由於信息的缺失而裹足不前,各種猜測莫衷一是。而客機為何失聯、之後是否繼續飛行、飛向哪裡、飛了多久等關鍵問題,始終籠罩在迷霧之中……

  備受煎熬的是焦灼的等待,比等待更揪心的是在希望與失望中不斷輪回。馬航乘客的親友,在這樣的折磨中捱過了50多天。

  希望之弧——為了生命的一線希望

  “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一位家屬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3月15日宣布調查不排除劫機可能性後這樣說。

  這看似違背常理的表達,卻不荒謬。仿佛行將溺水者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劫機”——這個蘊藏著無限凶險的詞匯,在凄惶無助中,竟成了一個特殊的表達,因為蘊含著生的希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