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察哈爾圓桌“避免衝突的和平理念和策略”在京舉行。圖為日本早稻田大學前校長、“亞洲和平貢獻中心”理事長西原春夫發表演講。 |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要避免中日兩國的對立訴諸於武力,最重要的就是克服對立,建立一個容納衝突雙方的平台。” 4月16日,日本早稻田大學前校長、“亞洲和平貢獻中心”理事長西原春夫在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圓桌會議“避免衝突的和平理念和策略”上說。
當日,來自中日兩國的十餘名學者圍繞中日關係與和平在會議上進行了討論。察哈爾學會秘書長柯銀斌主持會議,他表示學會已經將“和平學研究”作為第二個重點發展方向。西原春夫就“探討亞洲共同歷史認識平台的可行性”這一主題發表了演講。他以歐洲為參照,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中日關係的主流與逆流,強調應抓住和平這一歷史主流,營造解決中日對立問題的氛圍和環境。
關於中日釣魚島的爭端,西原春夫認為,創造共識的最重要基礎,就在於注重歷史的大潮流,分清主流和逆流。當代人類歷史的主流就是和平,這一點歐洲的歷史已經向我們昭示了。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和平的思潮汹湧澎湃,也促成了《非戰公約》的誕生。德、日、意三國之所以對抗這種潮流挑起二戰,是因為他們在總體的發展上落後於其他國家,也落後於潮流。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抓住人類歷史的主流,才會給其他國家帶來痛苦,也使自己幾乎滅亡。隨著法西斯國家的戰敗和殖民地被解放,和平的潮流比以前更為強大。加之科技、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國家間的界限正在愈發變小。“全球化是歷史的主流走向,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強調和平與‘向前看’這一主流,控制逆流的發展,立足未來放眼今天,從將來的角度看今天。” 西原春夫說。他希望中日兩國的民間力量在普及主流歷史觀點、影響官方決策層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最後,清華大學劉江永教授、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胡繼平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李英桃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初曉波副教授,以及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陳文壽,研究員王衝、章文等與會嘉賓就中日關係與亞洲和平進行了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