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毅夫:中國經濟有14年左右高速增長潛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8 11:00:57


 

  日本人均GDP超過11000美元時,人均收入已超過美國水平的65%了,後發優勢已經比較小。按照我的測算,我國人均GDP在2015年前後會達到11000美元的水平,但屆時我們人均收入只是美國的30%,潛力還很大。

  所以我認為,歷史經驗不能機械地照搬,必須理解它背後的機制是什麼。

  改革新路徑:由雙軌制走向單軌制

  記者:“雙軌制”在中國以往發展進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也被認為是目前發展的制約。回顧中國經濟以往35年的發展歷史,您對這一轉型路徑有什麼看法?

  林毅夫:轉型中國家一定有制度扭曲。對比標準模型來看,這些扭曲必然帶來效率損失,這個必須承認。但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條件成熟時才可以改,而且必須改。我向來反對簡單地拿發達國家經驗、體制以及盛行的理論作為標杆,來衡量發展中國家的情形。

  20年前我和蔡?P、李周一起合作著作了《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當時世界上主流看法是華盛頓共識,計劃經濟不如市場經濟,前者向後者過渡應採取大爆炸或休克療法。最糟糕的是雙軌制,如果不是一次性消除原來的制度扭曲,那麼導致的結果會比原來還糟。

  在那本書中,我們認為轉型國家要同時實現穩定和快速地發展,必須採取漸進雙軌的方式。我們與主流看法最大的不同是,指出了原來的制度扭曲、價格扭曲等,是內生的,內生決定於上世紀推行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而不是如休克療法者所認為的外生的政府干預。

  當時我們提出“自生能力”新概念。含義是:有著正常經營管理水平的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當中,如果不依靠政府保護和補貼能夠存續,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否則就沒有自生能力。

  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的重工業企業是違反比較優勢的,是沒有自生能力的,所以國家必須給予保護和補貼比如說壟斷和低投入要素價格包括利率和資源價格等,才能經營下去。這當然會影響效率,但在轉型過程中將這些補貼都立即取消的話,會造成大量破產和失業。更何況那些企業即使到現在也被認為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石。

  當時圍繞國企改革問題,我與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過爭論。當時的主流看法是,因為這些企業是國企,所以才給予保護補貼。但我認為保護補貼的原因是,它們沒有自生能力,卻因為就業或國防安全的考慮,而必須存在。倘若這種背景下將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私有化,必須給他們更多補貼。因為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在國有的時候,員工都是國家雇員,頂多只能多吃,多拿就是犯法,這就對補貼有一定限制。而私有化之後,多拿是合法的,尋租的積極性會更高。因此,私有化之後為了讓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存續下去,支付的補貼會更多,腐敗會更普遍。我的觀點已經為後來蘇聯東歐私有化之後的情況所證實。而實施雙軌制的中國卻獲得了穩定和快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