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調研:年輕人買房九成想靠父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14:52:12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對於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來講,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是生活穩定的表現。為了達成心願,不少缺乏經濟基礎的年輕人只得尋求父母的幫助。然而,真正實現在京有房後,高企的房價卻讓不少家庭背負了巨大的負擔,生活質量不增反降。

  來自團市委、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000人中,有高達九成的人希望從父輩家庭尋求獲得房產的支持。其中,除希望通過拆遷補償、繼承遺產等途徑獲得房產外,有近五成的青年希望在父母的支持下貸款購房。

  面對“啃老”的聲討,有被調查者說:“用爸媽的錢買房,是我們這代人面對高房價的無奈之舉。”

  講述

  父母幫助買房 生活回到五年前

  王鑫(化名),山東人,2009年來到北京工作。去年,他在父母的幫助下貸款買了一套燕郊的房子,雖說沒有市區的貴,但每平米過萬的房價仍讓他和家人倍感壓力。

  “遲早都得買,晚買不如早買。”說起當時買房,王鑫說他的目的是不想再“漂著了”,而父母也認為他到了結婚的年齡,應該有一套婚房了。

  自從買了房,王鑫每月要支出3200多元的按揭貸款。由於燕郊距離城區較遠,王鑫每天上班需要將近兩個小時,十分不便。無奈之下,他又在市區北三環租了一間小屋,燕郊的房子就閑置了下來。

  如此一來,王鑫每月花在住房上的開銷就有5000元,這對於月薪8000元的他來說,日常生活開始捉襟見肘起來。王鑫說,他熱愛與朋友聚會,但自從買房之後,“不敢再參加聚會,就怕哪次消費超標了,那個月就得餓肚子。”對於買房後的生活質量,王鑫用“一下回到五年前”來形容。

  買房舉債50萬還得由父母來還

  王鑫說,他有不少朋友買的房也距離市區很遠。王鑫的朋友陳峰(化名)在去年年初時買了一套位於北五環的房子,小兩居60多平方米,當時的單價在3.5萬元左右,首付需要100萬元。

  為了籌集首付款,他找遍了所有熟識的人,光是從親戚朋友處就借了50萬元,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一些積蓄,他終於凑夠了首付款。

  “父母都是公務員,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除去吃喝基本上把攢下來的錢全給我交了首付,那50萬元的借款還得父母幫忙還。”陳峰說,現在的月供占去了自己工資的一大半,買房讓他和父母的生活都過得緊巴巴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