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裝甲部隊入克里米亞 烏克蘭政局強烈反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1 09:30:34


克裡米亞(又譯為克裡木)地圖(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俄羅斯外交部在2月的最後一天發表聲明,承認俄黑海艦隊裝甲部隊已進入克里米亞保衛俄在當地駐軍的安全。聲明說,俄軍行動是按照俄烏協議進行的,是“烏克蘭內部政治進程發生變化的結果”。

  中國網報道,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由黑海進入地中海的戰略踏板,黑海出海口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所在。失去在克里米亞的基地,俄黑海艦隊將淪為無腳的天鵝。

  近年,烏克蘭政局起起伏伏,對外政策隨當權者變更在俄與歐盟之間搖擺。親西方的尤先科只允許俄軍租借克里米亞半島塞瓦斯托波爾港至2017年。靠攏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上台後改變立場,與俄簽署延長租借協議,同意俄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繼續駐扎至2042年。

  對於當前烏克蘭政局激變的原因,國內外眾說紛紜,觀察了這麼多天,可以歸結為一場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三次革命”。這些天,中國持不同看法的人們專注於從烏克蘭脫離蘇聯後所走的“民主道路”中翻找自己需要的料,幾乎忘了俄與西方的地緣戰略利益之爭才是那只在烏翻雲覆雨的主要的手。對於這樣一場正活生生上演的大戲,用望遠鏡觀看時卻把焦點對准舞台角落裡的道具,該是多大的遺憾!

  隨著俄政府證實已出兵克里米亞,持續月餘的烏克蘭動蕩書歸正傳,重點由烏內部不同政治力量之間的激烈較量轉向俄同西方及烏內部正忙於接管權力的人物之間的直接交手,真正精彩的一幕才剛開始,好戲還在前頭。而克里米亞軍事行動所將引起的俄美、俄歐乃至新興大國與西方關係再調整,更值得關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