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毅夫:“中國夢”是兩岸青年共同的使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1 00:38:18


林毅夫答現場問(中評社 黃博寧攝)
 
  導致腐敗、拉大收入分配的根源需要割除

  在談到將來中國經濟還能否持續快速發展,實現偉大復興之夢的話題上,林毅夫教授稱,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爭論,有人相當悲觀。因為固然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發展很快,但其中也伴隨著不少問題,包括人均分配的差距越來越大、腐敗的現象越來越普及、環境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這三個問題導致不論高低收入的人群都不高興,當然也就導致了一種悲觀的論調。 

  他表示,1978年以前,中國建立了一批重型的、技術相對先進的、規模很大的產業,但他們違反了中國的比較優勢,沒有保護補貼就無法生存,因此當時推行的是一種務實的、漸進的雙軌制。給原來沒有優勢的產業繼續保護補貼,同時放開合乎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准入。因此,開放的部分使得中國能夠形成競爭力,占領市場,積累資本,利用後發優勢進行產業升級。保護的部分使得原來的型企業不用垮台,這是中國能夠維持穩定和發展並行的原因。 

  然而,這種增長方式也帶來了收入分配的不斷擴大並滋生腐敗。比如,為了保護大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其獲得的金融、資源以及產業的要素價格被人為的壓低,并從大型的銀行以及股票市場得到了低廉的資金服務。 而另一方面,占70%以上的農戶、中小型以及微型企業不但無法從大型銀行以及股票市場得到資金服務,反而在補貼大企業。這也就是經濟學上講的因為政府的介入而造成的收入差距的擴大。 

  資源領域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比如,雖然按照憲法,資源屬於全民。但只有少數企業可以對資源進行開發。根據現行政策,國家對於資源的稅費很低,可以拿到資源的人就相當於直接獲取了大量的國家財富。因此,企業不免對有資格進行資源分配的官員進行高金額的行賄,因而滋生了腐敗。 

  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陸還是全世界收入最低經濟體之一。如果不進行保護,大型資本密集型企業不但無法成活,還可能導致經濟崩潰以及大量的失業。然而,現在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變成中上等收入國家,資本已經不是極端短缺。所以原來不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現在已經符合比較優勢。如果再給這些企業補貼,就不是雪中送炭,變成了錦上添花,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應該予以取消。 

  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說,要全面深化改革,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意思: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把腐敗與收入不均的根源解決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