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財政部官員:“人均萬元稅負”太少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9:19:12


 

  國際上,通常將“人均財政收入”作為客觀反映一個國家財政實力的指標。從人均財政收入水平看,我國的人均財力水平遠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

  根據財政部網站數據,按照國際可比口徑計算,2011年我國人均政府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8美元,而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我國人均財政收入只相當於這些國家的1/10左右。2010年,我國這一指標世界排名處於100位之後。

  這意味著,如果將公共財政收入的2/3用於保障民生,歐美發達國家花在每個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超過9000美元,而我們只有1000美元,相差了9倍。這也就不難理解,我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還處於一個較低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宏觀稅負水平處於合理區間

  跨入新的一年,收入多一些、稅負輕一些、保障高一些,幾乎是我們每個人對未來的期盼。

  一般而言,收入是支出的來源,國家財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人均稅負”和“人均財力”作為一個硬幣的兩面,只能共進退。“人們普遍認為福利多多益善,我反對這種社會福利最大化的主張。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政府多給,就要多收。收得過頭了,發展就沒後勁了。”劉尚希指出,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必須平衡兩個錢袋子:一個是國家的“錢袋子”,一個是老百姓的“錢袋子”。

  如果硬要搞低稅負、高福利,那麼國家所需的財力只能靠負債來解決。這要面臨極大的財政風險,而且是不可持續的。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經濟增長乏力,財政赤字高企,債務壓力巨大,一些被當作高福利“樣板”的歐美國家,面臨財政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窘境。有的國家甚至引發了“主權債務危機”,導致政府部門“停擺”。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國家推行的高保障與高福利制度,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增長水平,最終導致政府收入與支出嚴重失衡。這樣的教訓需要我們警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