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報告稱中國智庫數量排世界第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6 09:37:47


 

  由於歷史沿革和體制原因,民間智庫一直是我國智庫發展中的“短板”。民間智庫儘管近年來有所發展,但在經費保障、項目來源、成果上呈通道、建言獻策平台上先天不足,患上了“侏儒症”。“用魚龍混雜來形容當下的我國民間智庫,並不為過。”國觀智庫創始人任力波指出,“現在的民間智庫,有很多以前是咨詢公司、調查公司、信息公司,他們現在都在開展智庫發展計劃,其中既有實質業務上的轉型,但也有很多是提法上的噱頭。”

  影響力是智庫發展的關鍵所在。王榮華指出,“我國智庫中,關注國家發展層面問題的智庫影響力會更大一些,關注區域層面問題的地方智庫的影響力則相對較小。”此外,我國智庫主要聚焦於經濟政策、政治建設與國際問題研究,專業化分工相對不足。這也是我國智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成長中的煩惱

  不可否認,我國智庫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有力推動了我國公共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進程。可若認真給我國智庫發展把把脈,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近”與“遠”問題。當今中國,活躍度高、影響力強的智庫以官方或半官方為主。這些智庫與決策機構距離“近”,成果能快速被應用到公共政策中。但走得太近,就存在缺乏公信力、難以形成“獨到見解和意見”的危險,與公眾距離容易“遠”。錢由上級給,承擔人是圈定的,再加上項目結項也常由政府部門來組織,“這樣的智庫充其量只是個‘幕僚’的角色,很難保證其獨立性、客觀性、社會性和創新性”,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社會科學教研部副教授胡銳軍指出。因此,如何保持“近”與“遠”的平衡,是我國智庫發展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