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要時刻 王郁琦將謁南京中山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0 17:51:59


陵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中評社記者攝)
 
  再進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闊約12米,高約17米,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闓(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漢民和吳稚輝)。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中山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孫中山當年以袁世凱保證清帝退位為條件,答應薦袁以自代,辭去臨時大“總統”,由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所以是以國民黨總理的名義下葬)的鎏金大字。字為顔體。

  從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徵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三門牌坊。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華表兩座,後為祭堂。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處在山頂最高峰,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在法國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孫中山手書的遺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制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孫中山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孫中山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殿堂四周有反映孫中山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孫中山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制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孫中山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之墓”石刻。

  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處,與起點平面距離700米,上下落差73米。頂部用彩色馬賽克鑲嵌成國民黨黨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鋪砌。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孫中山漢白玉臥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遺體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著孫中山的遺體。用一具美國製造的銅棺盛殮。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圓形墓室內圍繞漢白玉欄杆俯視靈柩上的臥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