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基輔市中心,示威者點燃用來堆砌路障的橡膠輪胎。(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
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記者 孫儀威編譯報道)26日早晨,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示威者與警方新一輪衝突,大批人群向烏政府議會大樓投擲火焰彈和石塊,警察則以催淚彈回擊。儘管人群在大樓出口提供了一條逃生道,但未見任何警察離開。烏克蘭動亂愈演愈烈,歐盟、俄羅斯、烏克蘭之間的爭鬥情況也變得越發複雜。
《莫斯科時報》發表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Plekhanov Economic University)副校長謝爾蓋•馬爾科夫(Sergei Markov)文章,從俄羅斯的立場出發,嚴厲指責歐盟與西方勢力對烏克蘭動亂的煽動與介入,並稱烏克蘭的動亂正是體現了歐盟與整個歐洲的日漸衰微。全文編譯如下:
烏克蘭的抗議活動給歐洲的政客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他們中有許多人奔赴基輔,為歡欣鼓舞的群眾們發表演說。示威迅速演變成嘗試著去發動另一場“顏色革命”,以圖推翻現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
烏克蘭的抗議遊行已然體現出了歐洲政治的衰微,而非強勁。畢竟,當反俄羅斯的“東方夥伴關係(Eastern Partnership)”計劃將大權交給那些來自波羅的海國家不負責任的政客們之時,歐盟就失去了對該計劃的控制。
其次,烏克蘭反政府示威活動“歐洲賣當”(Euromaidan)亦彰顯了歐盟經濟的疲軟。歐盟的聯繫國協定(Association Agreement)未能對烏克蘭構成足夠的吸引力,另外,簽訂該協議可能會給烏克蘭帶來數十億的經濟損失,但當基輔要求歐盟拿出補償之時,布魯塞爾卻對這樣一筆必要的經費表示無能為力。
第三、烏克蘭的政治動亂也必然暴露了歐洲的道德薄弱。許多年來,歐盟一直憑藉其“軟實力”與道德權威對東歐與歐亞各國施加影響。僅憑“歐洲”兩字就標誌著高度的發展水平、得益於其法律法規的責任與義務、民主制度、卓越的教育與先進的社會福利體系。雖然這一切在今天仍舊存在,但歐盟的烏克蘭政策已經讓這個國家對歐盟所宣稱的“道德領導”心生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