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十八大後考察已遍及七大軍區 目標清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10:11:55


資料圖:12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州軍區某裝步營,與官兵共進午餐。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習近平從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至2013年12月末的400余天時間裡,共用了39天,進行了14次國內考察調研,遍及全國1/3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七大軍區

  瞭望雜誌發表作者胡鞍鋼文章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作為一個領導集體,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體制。從決策理論和實踐看,集體領導體制在充分共享信息的信息結構與充分民主決策的民主結構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其中,集體調研作為降低信息不對稱性的一項重要機制,是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員為了解實際情況而親身深入全國各地基層,通過實地查看或邀請了解實際情況的人進行座談的工作機制。

  黨的總書記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的“班長”,帶領“一班人”堅持集體領導體制,實行民主集中制,其中一項重要的機制就是,帶頭深入地方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帶頭問計於人民,充分體現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這已經形成了一個集體領導體制的機制,也是保證決策正確的信息來源和基礎。此可謂“踏遍青山,問計人民”。

  具體而言,一是“真知來自於實踐”,真理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二是“政策來自於群眾”,正確的政策是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三是“創新來自於基層”,改革創新是從基層中來再到基層中去。由此就構成了中國獨特的決策機制,制度化地使調查研究成為最主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與人民緊密聯繫、與地方交流互動的“三位一體”,並為創新理論、集中民智、改革創新提供了宏大的歷史舞台。

  根據新華網、人民網等公開報道提供的信息統計,習近平從2012年11月15日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至2013年12月末的400余天時間裡,共用了39天,進行了14次國內考察調研,遍及全國1/3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七大軍區,也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傳遞了重要信息,代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一班人”,帶頭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顯示了極大的政治透明度。從調查研究的具體情況看,可歸納為五個主要特點。

  統籌全局

  全面推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工作。

  其一,在治黨方面,習近平於2013年7月到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於9月參加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指出,“要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鬥性,使各種方式的黨內生活都有實質性內容,都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堅決反對黨內生活中的自由主義、好人主義。黨內生活要交心,黨內同志要做諍友、摯友”。

  其二,在治國方面,14次考察調研涉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多個主要領域,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一致。

  其三,在治軍方面,習近平作為中央軍委主席,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的同時有9次深入解放軍及軍隊院校和武警部隊,足跡遍及7大軍區,8次明確強調“強軍目標”和“提高履行使命任務能力”。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州戰區考察調研時繼中國夢之後又首次提出“強軍夢”。他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必須牢記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會首次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國總體改革的大布局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