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應共同推動建立台海和平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9 00:05:12


 
  三是兩岸長期維持現狀可能導致“台獨”。

  長期維持現狀還將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即引起台灣民眾的自我認同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持續增加,還有每年新增由台灣社會和歷史培養的30萬青年,他們的國家民族情感可能愈加淡化,最終可能導致分離傾向進一步加劇。從這個角度分析,台灣希望長期維持現狀,其最終結局將導致台灣往“獨立”方向發展,而這已經被證明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特別是台灣這種傾向分離的民意將來與大陸13億希望統一的民意相對抗將非常危險。

  所以,台灣理性的態度應是及早展開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建立台海和平機制,使和平統一成為兩岸都可以預期的目標,而採取長期維持現狀的做法,是對台灣民眾的福祉、對兩岸關係以至於對中華民族的未來不負責任。

  關於建立台海和平機制的思考

  兩岸歷史上以軍事力量、建軍備戰預防戰爭和衝突,反而引發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甚至戰爭一觸即發。2008年以來,兩岸以對話取代對抗,實現兩岸關係轉向和平發展。未來更需要以協商談判為手段,在兩岸建立可長可久的和平機制,使當前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機制化、制度化,使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上台都確保兩岸和平發展大方向不變。這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無法回避的課題。

  和平機制,是近年來研究朝鮮半島地區安全問題時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一般是指為管理不穩定的和平,從法律和制度的角度出發,形成明確或者默認的規範和原則,通過建立信任、軍控、裁軍等,緩解緊張,並把組成者的互相信賴制度化、解決分歧法制化,達到持續穩定、永久和平的目的。台海和平機制似應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通過兩岸政治對話、接觸和談判,以簽署協議或發佈宣言等方式,就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未來發展方向等形成共識,把兩岸互信制度化、解決分歧法制化,達到持續穩定、持久和平的目的。

  當前推動建立台海和平機制面臨諸多困難:兩岸政治分歧和矛盾愈加凸顯,“中華民國”問題、兩岸政治定位等問題短期難以解決;美國始終不願看到兩岸走得太快、太近,不斷對台灣當局下指導棋;“台獨”勢力不甘寂寞,抓住一切機會攻擊阻撓,嚴重制約兩岸政治談判的展開;和平機制要指向和平統一,或不斷為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需要雙方長期努力、達成共識。同時建立台海和平機制還有許多有利條件:兩岸達成反對“台獨”、認同“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都是中國人,文化上對安全有共同追求,渴望和平;近幾年兩岸和平發展特別是簽訂的19項協議、妥善處理涉外敏感問題等,積累了重要經驗;雙方都有戰略需要,大陸希望良好的發展環境,維護戰略機遇期,台灣更是希望和平環境發展經濟。特別是兩岸許多有識之士要求雙方開展政治對話的呼聲很高,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台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等,多次呼吁兩岸應展開政治對話,提出“民間先行,學術開路”等設想;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等先後指出,“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兩岸必須創新思想,抓住機遇,努力為建立台海和平機制創造條件。

  一是要坐下來談。兩岸對立或分離六十多年,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方面差距較大,特別是兩岸政治分歧和矛盾非常突出,雙方的條件短期肯定難以滿足,必然會經過一段非常艱難且長期的過程。但只要雙方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就可以坐下來談,進行政治接觸和談判,就能促進交流和對話,增進瞭解互信,並進而尋找解決政治分歧和矛盾之道。特別是建立台海和平機制是一個高難度動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按照先易後難、先易後緩、先三軌二軌後一軌、先個案後一攬子等方式進行。同時政治談判不是統一談判,和平協議也不是統一協議,如果說統一談判或簽署和平協議的條件不具備的話,那麼“坐下來”應不存在“條件不具備”的問題。一味以各種藉口或理由拒絕政治談判,只會導致兩岸錯失良機。

  二是要展現誠意。開展政治談判雙方必須要有誠意,既要將兩岸關係性質回歸本來面目,又要照顧到當前兩岸關係現實,努力創造交集,而不能故意抬高籌碼、製造障礙,這樣雙方談判才會有交集。大陸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包括國旗、國號等問題甚麼都可以談,並且擱置“誰是中央、誰代表國家”的爭議;台灣當局也多次強調“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認同“一中框架”。將來雙方還需要釋放更多善意和誠意。如對大陸而言,僅強調“同屬一中”還不夠,需要承認“異”,即同意台灣方面對於“一中原則”有其自己的表述空間;對台灣而言,僅要“異”即“各自表述”還不行,還必須在“異”中求“同”,即其表述必須能真正體現“一個中國”的意涵。

  三是要面對現實。大陸要考慮到目前雙方治理權“互不隸屬”的現實、台灣多數民眾還不願統一的現實;台灣也要考慮到國際上中國的實際代表權問題,以及雙方建交國數量、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兩岸在人口和領土的實際掌控規模等方面的差距。這些問題都不能否認。大陸根據形勢發展,對“一中原則”的論述從“老三句”到“新三句”;提出“平等協商,甚麼問題都可以談”;將和平發展作為“國家尚未統一前”的重要階段,既照顧兩岸現實,又體現了對台灣的尊重,對台政策包容性不斷增強。台灣也應有契合現實的考慮,而不能以“2300萬人民決定台灣前途”、“大陸民主化程度是拉近兩岸關係的指標”等簡單應對。

  四是要努力創造條件。馬英九先生2008年“總統”大選前曾提出“兩岸要和平,我們要共處,我們要簽協議”,以此來爭取選民;上台後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不排除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但幾年來在民進黨“賣國協議”等的攻擊下,“簽署和平協議”這個應該對國民黨有利的議題,竟變成燙手山芋,甚至有被污名化的趨勢。所以國民黨必須頂住綠營壓力,為和平協議“正名”。台灣當局還要採取有力舉措,在意識形態領域撥亂反正,理直氣壯地堅持反對“台獨”、認同“九二共識”立場,客觀公正地看待和評價大陸的政治制度與發展模式,逐步化解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政治敵意和制度抵觸,創造良好的政治接觸、談判環境。大陸方面也要有耐心,深刻認識島內民眾國家民族認同混亂的根源所在,用誠心和決心做好相關工作,不斷增進兩岸人民的共同認同。

  五是要堅決排除外部干涉。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目標指向中國大陸,並希望台灣在其中發揮作用。日本緊隨美國,與中國大陸最近鬥爭激烈,非常害怕兩岸聯手,企圖在兩岸挑撥離間。有人提出建立和平協議、台海和平機制需要美國監督,但美國沒有資格,因為美國從來是為自己私利,不會為台灣更不會為中華民族利益著想。台灣必須堅持中國問題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原則,不能允許外國侵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和共同關切,要不受有關國家或勢力挑撥,確立依託兩岸合作、謀求安全與發展利益的新思維。大陸方面也應體諒台灣方面的難處,在守住一個中國原則底線、堅決反對外國勢力干涉台灣問題的同時,不對台灣要求過高、過急,最終形成兩岸默契、合作應對外國勢力的格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2月號,總第194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