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巴斯、克里及內塔尼亞胡(從左至右) |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美國國務卿克里6日離開中東返回美國,儘管巴以雙方對克里帶去的和平協議框架性大綱不太感冒,克里本人倒是堅稱取得一定進展。美國《華盛頓郵報》昨日對此發表社論表示,在巴以問題上,克里本就有些一廂情願、“欲圖已業”的意思,不論此行結果如何或巴以配合與否,都不需太當回事,畢竟中東地區還大得很,別綁死在一棵樹上。全文編譯如下:
在10次前往巴以地區斡旋並與雙方領導人進行多次會議之後,克里還是沒能為巴以朝向簽訂最終和平協議的進程帶來明顯突破。在敘利亞、伊拉克和埃及接連爆發更為暴力、更加緊急的危機,也亟需美國介入時,克里卻一廂情願地撲向了巴以進程這樣一個進展機會渺茫的地區事務。不過,克里至少成功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巴勒斯坦民權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一同推到了台前和鎂光燈下。
為期9個月的巴以和談目前暫定進行至2014年4月末。隨著期限將近,克里此行不再嘗試推動謹慎而被動的巴以領導人就建立巴勒斯坦國達成具體條款,轉而推動二人考慮美方提出的巴以達成框架協議的和平計劃,以便為解決其所謂的巴以和談核心議題鋪路,同時也將更為棘手的細節留待他日再議。
克里自己說,這讓巴以雙方“直面範圍更小、也更真實且困難的選擇”。根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方面的新聞報道,克里此行向阿巴斯施壓,要求其決定是否接受以色列部隊延長對一個巴勒斯坦國東部邊境的監控,並承認以色列為猶太國家。同樣的,內塔尼亞胡也要決定,是否願意為獲得這樣一個潛在的歷史性承諾,而從1967年中東戰爭中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全部撤出,以便一個巴勒斯坦國的建立,並讓耶路撒冷成為其與以色列的共同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