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客觀條件制約 日本難“回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5 00:31:01


安倍的“第三支箭”能否起到預期效果?(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記者 楊天編譯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2月期間訪美時,曾發表題為“日本回來了”的演說,同時向全世界宣誓,日本永遠不做“二流國家”。但如今日本經濟改革困難重重,安倍公眾支持率下降,其參拜靖國神社更是觸犯眾怒。日本還能不能“回來”,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

  日本《外交官(the Diplomat)》雜誌發表助理編輯扎卡里•凱克(Zachary Keck)文章,指出日本儘管資源匱乏、人口稀少,在歷史上仍借工業革命東風發展壯大。但在21世紀全新的環境之下,國土與人口將成為日本復興的兩大短板。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政策和他愈發民族主義的言辭使得各界都在熱議日本的復興。就像去年安倍在一場演講上充滿自信所說的那樣:“女士們先生們,日本回來了。請大家繼續期待我的祖國吧。”

  但不論安倍的政策本質如何,也不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將日本經濟從二十年來的頹勢中拖出。在如今21世紀,日本不具備成為亞洲主導力量的潛力。

  本周早些時候,日本衛生部發佈的年度人口普查報告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說法。據報告分析,日本2013年的總人口下降了244,000。儘管這已是日本連續第七年人口下降,但如此之大的降幅還是頭一次。

  就算不看過去,未來的日本也無法讓人樂觀。據分析,日本的人口現今是1.263億,會在2030年減少到1.16億。到2050年,人口數會減少到0.97億。減少的同時,老齡化也會不斷加劇。目前日本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25%,據估計2060年這個比例會上升到40%。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